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贺卡文化与人文回归

贺卡文化与人文回归

2011-12-30 10:36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是年龄的增长抑或时代的推移,很多美好在不知不觉中远离,当它倏地又出现在面前,你便不自觉地开始思考它回归的意义,这其中就包括贺卡。

昨天惊喜,收到朋友寄送的贺卡一张,却有一种不适应感,猛然想起在这之前信箱空空已久。打开信箱将贺卡收纳入手,未见其名,心中已满期待。轻手撕开信封,挺拔清新的贺卡从牛皮纸信封中抽出,展开纸页,悦目而体己的手写体似还透着隐隐墨香,于是内心暖流涌动,不自觉追忆过往,不胜唏嘘。真想与好友见面把酒言欢。

这感觉久已未见,于是匆匆翻阅,偶有所感。

中国的贺卡文化自成一体,写、寄、收、藏各具含义,且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

书写贺卡是寄托情感的过程。说来可想,一个人,一盏灯,玩笑时微笑窃喜,感伤时埋首流涕,只对着一支笔,一张纸。因为下笔的时候会像是在跟收件人对话,写下想诉说的语言,这些话也许就是属于那一时刻、那一情境,但是其他时刻与其他氛围都代替不了,通过书写贺卡的过程,完成即使是面对面可能也无法完成的跨越时空地交流。

当然这种交流也需要传递,寄送贺卡就是思念旅行的过程。贺卡需要旅行,这是短信、电话,甚至面对面交流都不能企及的方式,一张贺卡的旅行延长了感情的回味,寄者斟酌,收者期待,像茶一样,经过沉淀的情思也愈加醇厚。最终一句收到,感情也随之升华。

因此接收贺卡实际是提升感情的过程。我以为这依托于书写的独特性,展开贺卡,见字如见人,看到熟悉的笔迹,会很自然地想到写贺卡的那个人和与他经历的一切。而前面所述的对着纸笔的情感抒发,也全部融入每一笔画之中,这时候,文字是一种感情的载体,而贺卡是这些文字的载体。

贺卡也有一个特殊的属性,只有收藏贺卡的人才会发觉。就像无意,你翻到了自己在某时某地由某人寄出的一封贺卡,再读的时候已是时过境迁,味道和情感也自然不同。而这个贺卡,像是曾经的你寄给现在的一封信,短短几行字,却让人怀念感慨。藏起收到的贺卡,就是收起美好回忆的过程。

这写、寄、收、藏4个要素是中国贺卡文化自成一体的体现,也勾勒出自古以来民族文化推崇的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收藏家马未都认为,贺卡是中华民族曾经的文化精髓“礼”的一部分,私深以为然。礼是儒家思想所讲求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的重要组成,所谓“仁”即人与人的亲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人文关怀。

因此贺卡文化的再兴,可说是一种人文的回归。我们已经意识到千篇一律的短信拜年和电子贺卡,在曾经被我们忽视的纸质贺卡面前那么苍白而机械,人与人关系的冷漠通过其表象显露无遗,其实很多对于旧时美好的回忆早已淡漠。很高兴贺卡承载了一些温情回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忆起书写贺卡也曾是中国孩子文字格式的最初洗礼,挑选贺卡曾是我们心中最在意的节日活动,也曾为书写不整而担心烦忧,曾为收到在意的人寄来的贺卡而激动鼓舞,如今我收到一张贺卡,就能拿出封存已久的过往。

天南地北,红印加身,一张贺卡不仅承载了这一路风尘,也预示着新的重视人与人关系的时代来临。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