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下的“学术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在资本软化和官方招安的双管齐下中,基本上败坏了、僵化了。当年的前卫们如今成了既得利益者,在群体意义上已变节。如今的“青年”又在政治欺骗和学院“当代艺术知识游戏”的教育下,不得要领,狭隘视野中沉迷“小自我”“小知识”“小体验”“小形式”“小观念”,思想混乱、缠夹不清,把毫末技艺玩味的很精致和自圆其说,但和现实相印证时,显得本末倒置(这时,越精致和自圆其说,越虚妄和积重难返),并过早的和商业联合而失去了活力,在整体上没多大出息。只有少数中年人(以艾未未、徐冰、汪建伟、张培力、张大力、毛同强等为例)和少数青年人能代表更有价值的方向。当然,也要留有余地:本末倒置却自以为是的青年人中,可能会有少数诚挚者能在逐渐反省中苏醒过来,正视现实,后知后觉,正如89后的王广义和张晓刚,王说:“我由开始关注历史问题转向关注现实问题。我发现以前的那些作品不管它有多少意义,但和我的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关系。我认识到当代艺术必须和我自己的生活有关联,如果当代艺术和你的生活没有关系,那么这种艺术一定是很虚伪的。”张说:“我觉得人还是没有办法逃避现实的。你以为你能超越很多东西实际上你根本超越不了,那么只能面对现实。当我反省在经历了新潮艺术以后,实际上是在画一种想象中的艺术,我自己也是这样,是抽象地对艺术的理解。”
当下,政治本质没变,但经济俘获了很多人。经济状况多元化,文化也随之多元化。招安和软化一部分中年人,欺骗大批青年人,原来的整体发问人群就只剩下少数不合作中年和清醒青年了。群体发问和出场的时代已过去,将是少数个体发问和出场的新时代,其他人或追随或厮混。
但“商业意义上”的当代艺术,目前在整体上依然正在繁盛,虽然在文化价值上已釜底抽薪了。从文化价值上釜底抽薪后,作为文化商品能繁盛多长时间,以我有限的经验和视野,现在还没法妄加判断。而且当代艺术被压制了这么多年,经济上获得重视,从整体、长远的文化格局来看未必是坏事。先行者们的有价值之处还需要不断认识和学习,但把更大的希望押到在当下以及明天有“文化价值”的当代艺术,是新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