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静琬题记刻石 唐代
唐代刻经静琬大师圆寂后,其弟子玄导、仪公、惠暹、玄法等高僧代代相继主持刻经,先后续刻《大般若经》《楞伽经》《佛地经》等100多部,分藏于石经山上六个洞室。唐开元十八年(721年),唐玄宗第八妹金仙长公主奏请玄宗御赐云居寺大唐新旧译经4000余卷并田园山场,以为刻经所需。
辽太平七年(1027年),刻经事业在圣宗的支持下得以恢复,此后继续得到兴宗、道宗的大力支持。大安九年(1093年),通理大师至云居寺,“慨石经未圆,有续造之念”,遂以《契丹藏》为底本,续刻石经4080块。通理大师圆寂后,其弟子善锐和善定继续刻经,并于天庆七年(1117年)在云居寺西南隅“穿地为穴”,将石经瘗藏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