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金农的委婉表达(组图)

金农的委婉表达(组图)

2019-09-29 10:08 文章来源:月雅书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清 金农 蔬果图 上海嘉泰2012秋拍 成交价448.5万元

那么,金农的绘画美学思想是出于什么体系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和对扬州八怪其他人的美学思想的回答有所不同。它不能仅凭“象外体物之初”一句许作直观的理解,似乎应和他的几个怪里怪气的名号,如“心出家庵粥饭僧”、“苏伐罗吉苏伐罗”等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窥其美学思想之一斑。

有人认为,既然是“扬州八怪”,就必然有怪人怪事怪名号。“苏伐罗吉苏伐罗”,汉字和梵文夹起来,挺拗口的,故弄玄虚,没意思。至于“心出家庵粥饭僧”就更没有意思了。既然要出家,就应该真心真意,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一个人“心”出了家,身子还要留恋“粥饭”之类的俗物,岂不是自相矛盾口是心非,不可思议。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表面化,调换一个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释。“苏伐罗”(译成汉语为“金”。)梵文,“吉”是汉文,前者隐喻一个佛陀的世界,后者隐喻凡人俗界。这样一个“苏伐罗吉苏伐罗”——“金吉金”也就演变成非凡非圣,亦圣亦凡意思了。同样,“心出家庵粥饭僧”亦可得到同样的解释。“心出家”者乃“出凡入圣”,“粥饭”者乃衣食住行,为俗事,演绎为“出圣入凡”。这样“心出家庵粥饭僧”不亦成了非圣非凡、亦凡亦圣的意思金农为什么要起这样怪的名号实际上是委婉地向人们表述自己的艺术思想——以禅宗为主体的美学思想。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至魏晋已逐渐和玄学合流,至唐代慧能才完成“中国化”,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影响最深最大的宗教流派——禅宗。禅宗的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慧能六祖的《坛经》之中。《坛经》比较流行的有两个版本:一是敦煌本,一是宗宝本。前者只有一万二千字,后者约二万字。其中论述的问题并不复杂,为了展开金农美学思想的研究,现据元代宗宝本作一归纳和简单的美学引导。

1. 以心性(自性)为本,以无念为宗。《坛经》云:“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于自性中,万法(万物)皆见(现)”。这就是说,心是世界的本源。什么叫“无念”呢?《坛经》云:“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同时指出,这种无念并不是什么都不想——“百物不思”。“若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其意思是,“无念”如果被理解为“百物不思”,就是停止了思维,反被其束缚。这种无念,实际是一种“无念之念”,就是屏蔽外物之干扰,反诸自身,寻找自我。在这一点上和康德无概念、无目的、无功利的审美观照相通。

2. 禅宗的思维方式或修炼法则是:“出入即离两边”。所谓“出入即离两边”,是指“于相离相”、“于空离空”。“相”就是“相外”,是被世俗污染了的现象世界,即事物的表面现象。“空”不是大乘空宗的“空著所有”、“一切皆空”之空,而是指不着实际的空幻的境界。《坛经》云:“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内外不迷,即可知佛”。其意为:如果你既接触到外在的事物或现象而又能脱离它,不受其干扰,既经历了内心空幻体验又能脱离这种不实的境界,不受它的干扰,就是既不迷惑于外又不迷惑于内。这样,你就能开启佛的智慧了。换句话说,“相”是浸透了功利私欲的外物,而“空”是领悟到的概念性、认知性的精神,而欲望往往凭借认知而增长,而认知又常常是欲望膨胀的动机。如果消解了两者的相互动因,即可见自性、见佛。这是禅宗与大乘空宗不同的地方,是内核,其“出入即离两边”的法则和审美创造过程相通。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