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这次又见到了蒋兆和先生的很多重要的作品,而且意义不一样,在鲁迅故居,鲁迅博物馆,这样的一个展览,这样的一种雅集,让我们重拾一种民国风骨,这种民国风骨既有文坛和画坛,对于民国时期的文学界和美术界的交融非常紧密,而且恰恰这两位人物,鲁迅先生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蒋先生的水墨人物画,和画中强烈的文学叙事性,都衔接了两位大家他们的跨界性的思考和他们的践行。在他们身上都衔接了一种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这点是非常相近的。还有一点相近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在语言本体上,鲁迅先生这种语言风格是非常犀利的,正好在那个年代,又是文白相杂的一种语言,其实跟蒋先生中西相融的艺术又非常相近。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又是一个中西交融、新旧交替时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这样一种应对,而且本身他们之间有交集,这次看到了蒋先生画鲁迅像,画阿Q和祥林嫂这些文学作品和人物。这次展览对于这样一种跨界性的思考,也使我们开始反思,今天我们的学科分化,过于细化之后,同学科在自身可能会从深度上无法达到前辈他们交融的深度。
蒋先生的这套徐蒋体系,其实蒋先生自己也是一个体系,今天在座的很多前辈,直接师从于蒋先生,我作为美院的晚辈向各位前辈致敬。徐蒋体系的水墨人物画在今天如何发展,如何发展的更好,更年轻一代的画家承担的任务、使命非常重,而且这里边其实是有它的技术性的难度,包括时代赋予的一些更复杂的东西在里面,我觉得要把蒋先生的东西更好的继承好,发展好,而且转化他的语言,这样的话才能既在中国画本体语言上有深化,有创造,同时又能够使蒋先生的体系,能够艺术之树常青,都是赋予我们今天新一代的艺术家和艺术学子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