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 隋 金指环
南唐金镶玉步摇(图6),1956年出土于合肥西郊南唐墓⑥,长20.8厘米。步摇整体呈钗状,上端饰花卉纹,由银丝缠绕作枝梗状至顶端,分饰花卉纹两枝,两侧连接两翅形镂空花片,花片中间镶嵌两片月牙形玉片,花片下坠以细丝缠绕而成的金花及金叶数个。步摇最初是悬系摇叶的花枝或者簪钗⑦,《释名·释首饰》载“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步摇是女子的重要发饰之一,南北朝后形制逐渐发生变化,至唐代已发展成花叶状的装饰。该南唐墓共出土金银镶玉步摇三件、银钗三件、银耳扒一件、银镯一对,这件步摇延续了唐代的工艺技术,步摇顶端的装饰演变为飞舞的蝶,细致的工艺,加上镶嵌与鎏金的装饰,使得“翠钗金作股,钗上双蝶舞”、“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之感跃然而出,生动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