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当代艺术名家唐策力作品赏析(组图)

当代艺术名家唐策力作品赏析(组图)

2019-10-18 10:54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简介

唐策力,1957年生于四川合江县, 祖籍四川蓬安县。生活于重庆、成都两地。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正高级教师(教授)、特级教师。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专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委员;重庆民盟画院院务委员、画师;重庆市南岸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20余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文化部等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心连心》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四川优秀美术奖、重庆市美术银牌奖,香港13艺廊收藏;《爸爸辛苦总是笑》入选“祖国美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铜奖;《巴山子夜》入选“第三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获铜奖;《升》入选“第三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获四川优秀美术奖;《茧花》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四川优秀美术奖;《春塘晓雾》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黎明雄风》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延讲》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

八次赴香港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参加“四川画家现代工笔画展”、“当代中国艺术品拍卖展”、“香港国画展”、“重庆·广岛书画艺术展”、“台湾·重庆书画名家交流展”等。

部分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文史馆、博物馆等及个人收藏。

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市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先后为唐策力主办个人联展三次:即《重庆五人国画展》、《青年美术家8人展》、《重庆美术家作品系列之十五——水墨丹青展》。

美术作品和个人艺术在《国画家》、《中国美术馆》、《美术界》、《美术大观》、《书法报》、《重庆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刊物介绍、发表、评论和报道。

工笔画《四月的风》选为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主题画,获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授予荣誉证书并收藏。

1997年,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青年文艺创作代表”荣誉表彰。

2010--2013.出版《中国艺术家作品集--唐策力》、《当代艺术.名家经典--唐策力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巴山子夜》94cm×120cm 纸本 1994年

暗香浮动   生机蕴藏

——谈画家唐策力的绘画艺术

在美丽的山城重庆,群山环抱,两江回环。巍巍南岸群山之间,滔滔长江水岸之滨,孕育着无数江南才俊,其中有一位虔诚而执着的优秀画家,他叫唐策力。

点开重庆市南岸区政府网,2002年度大事记(总第110期)中有这样的描述: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唐策力的作品《四月的风》画卷,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线条明快,意境深远,受到市领导和美术界的好评。是日,他将该画卷赠送给AAPP会议。市人大副主任、市AAPP会议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金烈接受了画卷,并向唐策力颁发了荣誉证书。该画成为AAPP会议的主题画……。

《闺》68cm×68cm 纸本 2007年

《四月的风》只是唐策力创作的众多优秀国画人物作品中的一件。他依靠着对艺术的痴迷和追求,凭借着学养与才气,不断地在绘画艺术道路上求新变异,吸收积累,沉淀爆发着,既为重庆美术界,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和喝彩,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界的一席之地。

《茧花》120cm×138cm 纸本 1994年

绘画是一种语言,是一个人审美倾向和自身修养及艺术内涵的深层体现。读唐策力的画作,浮现和表露在画面上的独特笔墨、肌理效果与绘画造型语言及审美意趣,毫不掩饰地向我们展示出画家新颖而清新的绘画特质,如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又似春苗滋长,生机蕴藏。

《惊蛰》68cm×68cm 纸本 2006年

唐策力是一位善于捕捉和营造画面氛围的画家,他利用丰富的色彩,刚劲的线条和变换的肌理创作出来的一幅幅画面,灵动而富有生机。《心连心》是唐策力较早的画作,作品传达出泼水节时的欢乐气氛——周总理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泼出的水流伴随着傣族姑娘、小伙的热情奔放的歌舞而飘荡洒落,欢快和愉悦之情让人留连忘返,党的关怀让少数民族向往和憧憬着美好的生活。《最后一碗炒面》在大面积的冷色调的烘托下,远处一片迷茫,一片萧瑟,雨后的草地遍布泥泞,长征的大军已经走远,其情其境,冷清至极。

《萌》110cm×80cm 绢本 1990年

但当我们的目光停留在周总理亲自将一勺炒面送到坚强的受伤战士嘴边时,一股温暖的情愫涌上心头,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希望形成的强烈反差已让人顾不得矜持,顾不得掩饰,只觉得这便是当年长征取得最后胜利心仪已久的撼动心魄。《黎明雄风》中大红色的基调,映衬出的百万威武之师,如万马奔腾,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蒋家王朝展开了最后的决战,人民解放军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经过血与火洗礼,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旧社会即将过去,新中国即将诞生,人们已经走出黎明前的黑暗,光明已经到来。

《升》118cm×98cm 纸本 1993年

唐策力的画宁静而抒情。这是我赏读他的画作之后的又一印象。《茧花》和《小茧花》呈现的是一种静静的、舒适的审美意境,幽雅而娴静。《巴山子夜》中洋溢的畅意静美风格,一股久违而似曾相识的美韵油然而生。《渔乡》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超然不俗绘画语言以及新颖别致的表现技巧,其美的韵致可谓独树一帜。《采桑女》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曼妙而不媚。《惊蛰》明显可以感知一种宁静而纯粹的美妙和典雅韵味……。

《小茧花》72cm×86cm 纸本 1992年

读唐策力的画,很容易“入境”,会让观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画面的语境,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升》和《萌》是他入选全国体育美展的作品。《升》中几名农村小女孩们随翘翘板上翘而高高腾起,《萌》里几名体操运动员有节奏地跳跃着。两副作品都让观者感觉到画面灵动鲜活,人物活灵活现,场景亦真亦幻,映衬在画面中那轮圆圆的、正在升起的太阳,不管是画家缘于一种对童年纯净而美好的回忆,还是对祖国蒸蒸日上的体育事业的美好祝福,画面语境都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深深的联想和遐思之中。潜移默化间,你会感悟,自己和眼前的画之间突然被一条感情纽带联系在一起了,画面倏地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体验啊!

《心连心》95cm×80cm 绢本 1991年

唐策力是一个极具天分的画家,对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等均有涉猎。他善于从生活中广泛吸取养分,提炼素材,对客观现实的密切关注,使他提高了自身的艺术审美与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有了情,境自生动,有了境,情更深沉”。唐策力用他独具的艺术慧眼发现着他的悠远之境,酝酿着他的纯美之情。年年月月天天,他在用心描画着心中的美好,那些画中的美丽也凝视着他,眼波流转,脉脉含情。天长日久,这种对视里,会有潺潺泱泱的春水和悠悠的白云弥漫开来,形成一个美的宁静的世界,蔚然而为大观。

《远方传来歌声》134cm×124cm 纸本 1999年

当代重庆人物画坛,画家唐策力是不可忽视的,他通过独特的审美感受不但在中国现代人物绘画的形式语言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化意识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上也创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和生活中的他一样,朴实自然、简洁明快,静雅悠远,不显山露水的他与那些对名气与声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又名不符实的人相比,显得是那么的沉静,那么恬淡。他默默地在艺术道路上,探索、耕耘、奉献着,在热闹喧嚣的世界里,他在守着自己的一片艺术净土……。

《春蚕》100cm×100cm 纸本 1997年

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唐策力依旧还在艺术道路上继续不断的探索着,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那种潜在而浓郁的生活色彩与独特的艺术个性,不仅博得了国内行家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我相信,良好的文学修养与绘画的相互弥补,也必将会对唐策力的绘画事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他在绘画艺术领域游刃有余,大放其彩。

(作者:西南政法大学艺术教研室教授 马小杰)

《阳春》84cm×84cm 纸本 1995年

艺事碎语

文/唐策力

我的创作,是将自然中击撞我心灵的快慰表现出来。我追索的是情感,是神韵和自然的意象。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诚,不用手画,应用心画,从心灵到世界。艺术的盛典,属于真诚不懈的创造者。

生活中许多东西模模糊糊,令我难以看透。与人与事接触,多半总喜欢保持一定的距离、一定的神秘感,反觉得感觉更好,相互也能处得长久些,我的画面中也时常流露着这种模糊性。

《四月的风》90cm×125cm 纸本 2002年

搞艺术的人,就像宗教信徒一样,非虔诚难以成大器,非具淡泊宁静之心难以成正果。我的挚爱,艺术的品味要求我洗尽铅华,但又始终被充满物欲、功利、浑浊的世俗围困着,这真是一种难言无奈的痛苦……

创作中我强调在对象上找到自己,心象尽意,领悟万事万物的通感和共性,把客体物象和主体心理的时、空与学养、情思融为一体,借笔墨的功力,色彩的情感,以气韵造型的方法,创造出意象和意境,力求寓意于象,以象尽意。

《最后一碗炒面》122cm×146cm 纸本 1995年

每当我创作开始相当长时间,心中情感是在漫无边际和浮浅的溪流中向前流淌,一切都扑朔迷离,在模糊地躁动。这正是物象感知与自我中和在寻找心象,是对自身深层意念的明确过程。这时想象力的火花进发越多,相碰撞的机会就越多,其虚幻的意识流动越加敏锐、活泼而激烈,意象就会逐渐形成。

深邃的意境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意境美的诗往往功夫下在虚处,即“言外意”。故画亦应用含而不露的手法,以虚代实,以白计黑,给人一种空灵、朦胧之感,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再现生活的内涵。

《黎明雄风》78cm×168cm 纸本 1992年

画,决不是自然外貌的摹拟、表现,重要的是捉摸发现以至表达其韵致和神采。缺乏情思,艺术形象决无生命力。绘画要强调自身的感悟,从物象中努力寻找自我心中的世界,在鲜明的个性表现中强调自身的存在。

画画多年,从没有画出几件像样的作品,我作画从来没有轻松、潇洒感。对于能在嬉戏中一挥而就,如同手艺表演的“创作”,真是望洋兴叹。我作画感觉只有艰难,如同吃下橄榄滋味苦涩,留下的只是过后的清香。

《採桑女》60cm×80cm 绢本 1989年

工笔国画的创新,我觉得现在仍然是旧有余而新不足。要充分地反映现代生活,真诚地表达情感,传统技法显然不够用。因此,对工笔画创作来说,无论从意境、构思、形式,还是笔墨色调的处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意笔的审美趣味在于笔简意繁,那么工笔则是笔愈工其意愈重。工于笔,笔笔见物入微传情;工于意,寓意于象以象达意。谁能说工笔画不“写意”呢?

将一切修养、一切感受压入无意识之中,意识消失了,成为一片空白,但却潜藏着创造的力量。有谁能做到呢?

心灵之门敞开了——前面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春分》53cm×60cm 纸本 1995年

《牧歌》68cm×136cm 纸本 2010年

《雨霁》68cm×68cm 纸本 1996年

《雀欢春来早》105cm×35cm 纸本 2009年

《夏霁》45cm×60cm 纸本 2011年

责任编辑:桀栗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