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到场嘉宾及艺术家合影
中国大运河,这条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经过八年筹备,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的五周年, 10月27日,“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展览正式亮相北京时代美术馆。此次展览由北京时代美术馆主办,华熙国际、华熙LIVE协办,邀请到26位/组艺术家,共展出30余件作品,肖戈担任策展人,展览向大家展示了艺术家们对中国大运河的呈现和表达。
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赵燕
北京时代美术馆,十年来持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为非遗提供了展示平台和文化创新力量。此次是国内当代艺术领域对于大运河主题的首次展览,我们看到艺术家们对承载着东方文明和命运的大运河有着非常多的关注。肖戈表示,“参展艺术家的年龄从40后到90后的时间跨度,虽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和创作,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和创作媒介也十分不同,但我们处在同一个时代里,在同一个空间中,我们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突出了展览的主题。”
水意味着流动与自由。当“运河”作为一个概念被发明,交换、贸易、文化、文明也开始自由流动。历史学家可以告诉我们,文明是如何在尼罗河、两河、印度河、恒河,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诞生的。当人类创造了运河,使得农业成为可能,使得土地肥沃,万物生长;使得船舶往来,商旅辐辏;使得沿河城市繁荣和发展;更是催生了被称之为“艺术”的精神产物。
策展人 肖戈
回溯历史,中国大运河推动了经济的变革,文化的传播,思想的交流,社会的发展,它是人类改变自然而不破坏自然,并使得利益最大化的共同财富。在未来的发展中,更需要人们融通彼此、齐心协力、共创未来。就如同此次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由不同个体创造,自言自语,却于一个共同空间中汇聚交融,能量互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在新时代,如何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使其在数字运河与国际运河之中发挥核心作用,则是当代人的使命。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赵燕说,“我们这次的展览形式,不是简单的图片展或单纯的艺术家做策展,更多运用了新媒体、新技术。90后的青年艺术家作品跟时代是合拍的,我认为这个展览是把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整个民族文化拉近的一座桥梁。”
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大运河就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一条贯穿南北承载着文化基因的大动脉。北京的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它曾是一切故事的始源,而此时此刻,大运河北京段也因当代艺术而再起波澜。
今天,在中国大运河“后非遗时代”这一语境中,这条与民族相生相伴的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重释价值,继续探讨人类该如何面对自然,如何面对传统,如何传承与创新,这些都可以从“大运河”之中获得对未来的启示。
参展艺术家名单(A-Z):白崇民、陈琦、陈陈陈、费俊、何昊远、何云昌、黄锐、梁铨、李勇政、刘佳玉、马军、彭小佳、邱志杰、宋冬、史金淞、石青、石若宜、寿盛楠、王宝菊、无关小组、吴玮禾、 徐冰、张有魁/金善珍、章燕紫、张琪凯、郑路。
展览地点
北京时代美术馆1-4号厅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9号华熙LIVE东北角)
展览时间
2019.10.27-11.27
开放时间
10:00-22:00
(每周一闭馆,21:30停止入场)
主办单位
北京时代美术馆
协办单位
华熙国际
华熙LIVE•五棵松
特别鸣谢
顾博
朱砂
徐洋
策展人现场导览
展览现场
费俊 《睿·寻》2019
石青 《大运河的能源地理之二:速度图像与能量的消失》 2019
无关小组 《共生》 2013
章燕紫 《炁》2013
徐冰《大运河》 2013
宋冬 《印水》1996
张有魁、金善珍《River》 2019
白崇民 《千里赴约》201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