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写本残卷
这件《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写本残卷于吐鲁番安乐古城南佛塔出土,为陈寿《三国志》写本残卷。残存内容为《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二》建安二十五年至黄武元年一节,文字与今通行本略有不同。
迄今为止,新疆共出土过两件《三国志·吴志》写本残卷。第一件,1924年鄯善县出土。残存《三国志》卷五十七《虞翻传》至《张温传》部分内容,共八十行,一千九十余字。原件流入日本。第二件,即此件。该残卷1965年出土于吐鲁番安乐古城南一处佛塔遗址的陶瓮中,存四十一行,五百七十余字。同出的还有《魏书·臧洪传》残卷、佛经残卷、梵文贝叶经写本等。
郭沫若根据字体判断,第一件为东晋抄本,第二件为西晋抄本。从新疆出土魏晋时期写本来看,这两种《三国志》写本的字体都比东晋、十六国时期简纸所见的字体更早,应该都写于西晋时期。也就是说在陈寿成书之后到西晋灭亡(315年)之前的短短二十年内,《三国志》已传写入新疆。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在新疆地区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深。
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于新疆地区的几个主要的木葬群,如阿斯塔那古墓群。考古工作者在上世界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的阿斯塔那墓地,发掘出近500座墓葬,出土的各种文物达数万件,各种制作精致的木俑、用作冥器的彩绘木器、五彩斑斓的丝织品等等。这些墓葬群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
展览中也展出了来自阿斯塔纳墓地的文物,如下图的傀儡俑,该俑的制作方法是先用木头分别雕出头部和胸部,在胸部的左右两侧各钻一孔。头、胸部粘合后再粘接在圆角长方形木柱上,木柱下部两侧贴附片状腿足。头、胸部磨光上粉白色地,后施彩绘,精细描绘出眉毛及发饰等。臂膀用纸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