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任侠与常秀峰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与印度文化和艺术交流活动中有代表性的人物。
2019年11月23日,“和平之乡”的中印文化艺术交流——常任侠与常秀峰展览及学术工作坊在北京大学沙特国王图书馆开幕。展览以两位艺术家“印度艺术文化交流生涯”为线索,通过大量珍贵作品的展出,深刻挖掘其学术研究、作品文本、图像内涵,为公众呈现20世纪艺术变革之路的独特面貌。
“悲鸿先生讲究线条,说亚洲的艺术除了线条没有别的。他改进了教学,不要求学生画石膏像和模特儿,而是把大自然中的风光和生活中的人直接画出来。他后来建议我到印度取艺术之经。”常秀峰生前回忆说。
常任侠(1904—1996),生于安徽省颍上县,是知名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家、诗人,中国艺术史学会创办人之一。常任侠与北京大学有很深的学术渊源,曾任北京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教授,指导多名研究生,在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文艺交流史研究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培养出了中印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多名杰出人才。
1979年11月3日常任侠在人民大会堂开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
70年代初常秀峰正在创作砚台
常秀峰(1915-2010),笔名归鸿,安徽省怀远县人,现代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是20世纪上半叶留学印度的艺术家代表人物。1945年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之后,常秀峰受其叔父常任侠以及艺术家徐悲鸿的影响,于1947年赴印度国际大学留学,师从印度“孟加拉派”代表画家、誉为印度齐白石的南达拉尔·鲍斯(Nandalal Bose,1882-1966)教授,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印度风格的作品,在中印艺术融合之路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国际大学毕业后,常秀峰相继在印度加尔各达、噶伦堡等地的华侨学校任教。并在周恩来总理访印、张大千旅印等重要中印文化交流活动中,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在中印关系紧张的时期,他也受到波及,但坚持艺术创作。1961年,秀峰先生返国,先后担任安徽艺术学院教务长、安徽省博物馆副馆长等职,系全国侨联委员、安徽省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1983年,定居香港,2006年归隐于深圳,并于2010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