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千春《集聚——寻找目的地》
在艺术评论中,利用身份来界定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一个很容易落入的窠臼,而似乎盐田千春则完全对这些套路免疫。作为一个长期旅德的艺术家,她曾辗转德国各地的艺术院校求学,受过玛琳娜·阿布拉莫维奇、丽贝卡·霍恩等人的指导,其技法也更多师承德国的艺术家,她的作品自然无法用“日本艺术家特有的敏锐”的那一类陈词滥调来套用。时代和性别也不是她的关注的主要问题,“后现代”、“女性视角”这些万能钥匙也似乎没了准星。梦境、死亡、关系、旅程,她讨论的只是萦绕在每个个体心中的主题。对于装置艺术,意图并非关键,而是始终要更多关注其所实现的表达效果。
多年在德国学习创作的经历也让艺术家只将自己界定为一个旅人。在最后一个展厅《集聚——追求目的地》中,盐田用红线倒悬起上百个行李箱,呈现出平缓的阶梯状。这显然是无数在外负笈求学者和辛苦打拼者的写照,包括艺术家本人在内,她们的前进之路是以踏在无数次拖箱原型上。可值得每一位观众注意的是,这些箱子全都是轻盈的,还会在晃动下彼此敲打,发出悦耳也略显沉滞的叮咚声。这当然有承重上的考虑,却更能引起意象上的反思。行李箱固然应该是重的,可提行李的人却是轻的。即使在汉语中,漂泊也是一个缺少分量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