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当艺术遇见生物技术(组图)

当艺术遇见生物技术(组图)

2019-12-11 08:24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分享到微信
Scan me!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你是否仍会被诸如“艺术‘黑科技’ , 3分钟变身的‘飞行汽车’ ”“脑洞——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之类的标题吸引?伴随着“数字革命”在过去40年的兴起,科技早已渗透到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各个艺术范畴,展览上AI、 AR、 VR、裸眼3 D全息投影等技术已屡见不鲜,近年来艺术家们又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触角延伸到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上,这一系列变革给传统艺术家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黑科技”如何跳出其固有的领域与艺术从跨界走向深度融合?它在带来更新奇的观展体验之外,还能否触发更深刻的思考,唤起人类情感上更深层的回应?

timg (1)

近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第三届EAST-科技艺术季在中央美术学院启动。本届科技艺术季以“新时代的全球科技艺术全景”为主题,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协同进行。活动包括3场学术会议、4个展览、 4场工作坊及若干场讲座,邀请来自12个国家的50余位艺术家、理论家、科学家及30余家知名科技企业代表,梳理全球科技艺术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创作成果,交流和讨论全球科技艺术教育的相关经验和方法。

跨界,带来各种可能

“整个艺术的发展跟科技一直是密切相关的,从摄影到电影的发展史既是一种材料科技的革命,也是一种造像技术的革命,所以技术史跟艺术史其实从来都不可分割。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说,雕塑领域很早就发展出了动态雕塑,它是由可编程的矩阵操控的,各种感应器的加入让它成为交互艺术、互动艺术,而当录像艺术遇到互联网之后发展出了网络艺术,就是网上的互动艺术,网上的互动艺术积累出数据慢慢又成为数据艺术,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跟人工智能有关的艺术,也就是我们说的AI, AI到了城市变成智慧城市,继而延伸到智能制造领域,又衍生到生物艺术、生态艺术,其中大量涉及到零能耗、节能、环保、环境友好型技术或者是生物友好型材料,因此,难免会发展出与新技术、新材料相关的艺术。

比如《阿凡达》的出现使世界电影开始产生思考,许多电影导演认为这是电影革命的到来,从科技和艺术的层面上来说, 《阿凡达》的出现让我们对动画跟真人实拍两者之间的界限产生了质疑,在2009年之前,我们还可以很清楚地区分什么是动画片,什么是真人电影,但是《阿凡达》出现以后改变了这个定义。对此,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认为:“是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跨界,带来了各种的可能。 ”

孙立军列举了各种可能中的一种——伴随科技的发展,交互电影、互动电影是未来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互动电影会带来怎样的精彩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有一个故事的开头,有多个故事的结局,这是互动性,观众可以左右情节的发展;第二个是观众既是消费者,同时可以是投资者,中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超过6万块的电影银幕和600亿人民币电影产业总量。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 资讯快报
  • 学术交流
  • 市场透视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