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当艺术遇见生物技术(组图)

当艺术遇见生物技术(组图)

2019-12-11 08:24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行进  后藤映则

图片由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平台提供

技术的转变也引发艺术家们的深思,比如能否在银幕上把宣纸物理上的纸质感通过电影的方式真实地再现出来,使观赏者不仅看到动画的幽默性、趣味性以及故事性,还能像在美术馆看绘画一样看出其中的物理质感,品味其中的艺术性?又或者是表现出中国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写意性?这些问题在全球首部融入了8 K技术和齐白石传统艺术的水墨动画《秋实》中得到了解答。“齐白石的看家本领是在生宣纸上画工笔,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它在银幕上再现,而8 K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可以在银幕上营造出像是在生宣纸上画画的质感,使传统的艺术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来。 ”孙立军说。

“艺术+飞机” ,能飞吗?

当飞机和艺术同时出现,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在飞机上画画、在火箭舱体外壳上画画?艺术一词的出现难免会让人联想到不实用的“花架子” ,实际上并非如此,邱志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NASA用在宇宙飞船外壳捕捉太空尘埃的仪器非常轻,是世界上最新的物体之一,如果用它做成雕塑,那么人的几个声波或者是扬声器的声音就能让它浮起来,它可以展示出整个空间技术非常丰富的可能性。 ”

油画《英国首次动力飞行》描绘的正是萨缪尔·科迪在范堡罗实现的英国首次动力飞行。“航空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技术,它是艺术。 ”英国范堡罗国际亚太区代表杜君玉说。“实际上,外界都觉得艺术跟飞机设计或工业设计是跨界,但是从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无缝的衔接,并不跨界。运用我所学的专业,将我对美的判断直接应用到飞机,实际上只是出口的平台不一样,所以我没有认为是跨界。当然能够将艺术的眼光应用到工业建筑、日用品、飞机设计上,这对产品是有所提升的。这与指示功能的应用不同,其他的设计我认为基础都是一样的,所以我相信很多优秀的艺术家能够承担工业品的设计。 ”上海奥科赛飞机公司创始人毛一青说。

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研究员、飞机设计师柴建忠认为航空产业不光是科技设计的工程性问题,还是美学和力学的结合,涉及整个国家所有基础工业综合的集合。致臻智造创始人郭志奇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如VR技术用于远程操纵机器人从事卫星的在轨维护,MR技术用于航天空间的诱导维修、航天人员培训。当然,艺术与航空航天的融合带来的精彩远远不止于此,它其实也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比如平昌冬奥会上无人机的表演、刚过去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上飞机方阵设计……

“艺术+飞机”能不能飞?如果从飞机的实用性来说,利用飞机或航空航天技术做成艺术品的飞机显然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但它有了艺术家的奇思妙想,何尝不是又插上了思维的翅膀?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科技与艺术融合是大势所趋,“黑科技”越“黑” ,艺术发展越精彩。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