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顶山石刻《吹笛女》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图
1976年打倒了“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文革”终於结束。拨乱返正,改革开放的信息和思潮渐渐传到大足。我们开始公开查阅佛典、道藏和石窟艺术等文史书籍。1978年“三中全会”后,我们便努力撰写宣传文章,向各种报刊投稿,邀请市外事办公室和旅游界人士来足考察。在所长领导下,我们三人商定了“以外促内”的所内工作方针,借以逐渐消除县党政领导的“恐外”和“得不偿失”思想。
1980年2月重庆市外办,邀请加拿大语言学家、白求恩纪念馆顾问斯徒尔特偕夫人来足参观了宝顶山和北山造像,他惊呼“这是一座未开发的金矿!”,连声说“不虚此行”。留言写道:“这是我有幸在中国所访问过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历史胜地之一”,座谈会上又高度评价了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前景。引起了省、市、县领导重视,从而拉开了对外旅游开放的序幕。4月在四川外语学院任教的日本学者石川一成来足参观石刻。回国后在《读卖新闻》、《朋友》杂志上发表了多篇介绍大足石刻的文章,高度评价了在石窟艺术史上的地位。这也是大足开放初期日本游客比例最大的重要原因。宝顶山和北山,上半年获省政府批准为“非正式参观点”,下半年又获准为“正式开放参观点”。是時在县城内的县委、县府和公安局等机关门前特设有“外国人不得入内”的警示牌,外宾参观路线也有具体规定,但国内外游客仍与日俱增。1981年国际知名作家韩素英来足参观,1984年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来足参观,全年观众达30-50万人。同年大足县获准纳入“重庆市甲类开放地区范围”。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以外促内”终於揭开了大足石刻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