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大足石刻的漫漫申遗路(组图)

大足石刻的漫漫申遗路(组图)

2019-12-11 08:39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宝顶山石刻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图

1984年春,我到大足县政府任副县长,分管文化、旅游、城建和宗教、侨务等工作。这样的分工出於有利於协调文物与上述各方的矛盾,使大足石刻得到更好地保护,并为市、县发展旅游业服务。连年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工作会议都要求“努力使大足石刻走向世界”。省、市领导也经常强调这一工作。很多同志都在探寻走向世界的途径和标准,我更是職責所在,日夜思考,怎样才算走向了世界?由谁来认定?等问题。我们边思考边开展认为有效的工作。1985年在林默涵同志鼓励下,在文化部、市文化局领导下,我县与市美术公司筹办了大足石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大型展览,相继又在广州、深圳、桂林等地展出,时间长达两年,产生了不少轰动效应。同时又组织制作了很多电视、电影和书报宣传品投放社会。又通过大足石刻研究会广泛联络国内外学者,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又分批组织县里有关领导赴敦煌等地考察,派文管所人员到敦煌研究院学习培训,我还多次亲帅业务人员赴各大石窟考察学习。1986年1月31日上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和国家副主席王震到宝顶山参观石刻。我当导游为他们解说石刻,参观中二位首长饶有兴趣,冒雨细心听解说。小平同志言简意赅,连声道出了宝顶造像特色:“中国的了!”,“中国的了!”小平同志亲临大足,就是对大足石刻和对外开放工作的肯定,至此之后,国内党政要员,国际知名人士便接踵而至。但我们仍觉离“走向世界”还有较大距离,只是对大足石刻有资格立於世界石窟艺术之林的信心空前增强了。我內心立誓“不使大足石刻驰名中外,死不冥目。”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