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石刻《毗沙门天王龛》局部 唐景福元年
北山石刻 《数珠手观音龛》 南宋绍兴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图
二、大足石刻“申遗”萌动
1987年我从来足的国家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闲谈中,第一次听到《世界遗产名录》和1986年国家文物局在拟排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时已将大足石刻列入了名单的信息。这就是后来大家常说的大足石刻取得了“候补”的“候补”资格。才获知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17次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其任务是:确定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公约》各成员国的努力下,确保遗产的价值能永续保存下去。1985年我国成为缔约国。1987年敦煌莫高窟、故宫、长城等成功列入了《名录》。当时市、县领导和基层文物工作者对此都较陌生。此后就努力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每到北京就向罗哲文等专家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申报的官员郭旃等请教有关知识、程序和可能性。他们大多认为石刻本身可能性很大,但管理机构级别、水平和研究人材、成果都欠缺,尤其是遗产所在环境问题最大,在国内国际其知名度远不如云冈、龙门等高。我这一时期思考最多的是先於云冈、龙门申报有利,或后申报有利?与一些同志商量,很多都主张后报有借鉴,也有更多时间创造条件。但我反复思考后得出了,越后越难,越后机会越少的结论,便定下了“不排轮子”、“抢先更好”的指导思想。继之就大力开展各种宣传,凡有重要党政官员和知名人士参观,我都拨冗亲自解说,力争他们对大足石刻有更多了解,更多好感。在两次全县文物普查基础上,又公布了一批文保单位,使石刻文保单位由13个增至75个,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文保网,文保员增至60余个。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完成了多项文保规划和工程。经1988-1990年的工作,大足文物事业有了长足进展。一有机会就请求国家文物局将大足石刻列入申报推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