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文化中心应该具有辐射周边的能力,那么对于北京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您有没有什么切身体会?
谢永增:关于文化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我的切身感受应该说非常深刻。作为北京画院的画家,在山西吕梁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下,我今年在吕梁临县孙家沟设立了“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同时展出了我工作室几十位画家的200多幅作品。这次的尝试,可以说是我在北京积累多年后回馈社会的一种实践方式,也是北京文化资源下沉到吕梁的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这件事的缘起要从我20多岁说起。那时我基本每年都去吕梁写生,对那一带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2018年写生的时候,临县一个叫孙家沟的村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整个村子依山傍水,有几百年的历史,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在那里写生,内心十分宁静,给了我不少灵感。于是我就想,如果能在孙家沟建一个艺术馆应该不错。说来也巧,正好他们县里的领导去孙家沟调研,我们一拍即合,达成了在孙家沟设立艺术馆的意向。通过半年多的筹备,今年7月7日,“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正式开馆了。这个馆作为我工作室写生创作的基地,同时也算是吕梁写生专题的展馆。艺术馆馆址过去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庄园,面积非常大。当地政府出面做工作,把这个院子的住户搬迁了出去,整体用作艺术馆。开馆时去的人很多,现场气氛很是热烈,开馆以来的几个月,社会反响非常好,超出了我的想象。
在孙家沟建这个艺术馆,最初的想法就是在哪儿画就在哪儿展,让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看到我们画的他们的家。特别是那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场景,是他们每天一抬头就看到的,让村民们感受到原来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入画。以前觉得老百姓不喜欢艺术,现在知道其实是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艺术,当真正面对艺术时,发现他们原来也是那么喜欢艺术,而且能看懂艺术。他们反反复复地来看,带着家人、亲戚朋友来看,路过看,特意安排时间看,不错过任何机会。好多乡亲原来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是这么美,通过我们的作品,他们开始珍惜家乡的山山水水,学会了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当然,他们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艺术馆。吕梁市的艺术单位也前来助阵,前不久,吕梁美术馆等四家单位在孙家沟挂牌成立写生基地,作为他们的培训教育中心。孙家沟人也行动起来,成立了写生服务中心,孙家沟写生基地已经名声在外了。
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初衷,“用艺术点亮乡村”就是要给孙家沟的父老乡亲带来实惠。临县现在还不富裕,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建这个馆,临县政府拿出了建馆所需要的资金,就是想通过艺术馆的运作,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带动一下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让这个村子能摆脱贫困。孙家沟这个本地化的艺术馆完全可以一馆多用,比如可以用作会议接待、文化交流,也可以接纳美术院校的写生。现在有村民联合起来,把村里现有的旧窑洞改造了一下,安装上卫生间和wifi,能同时接待300人写生,住宿、吃饭、洗澡这些过去没有的生活设施都解决了,很快就有团队来到这里写生、旅游,对现在孙家沟的环境很满意。原本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有的也返回了家乡,因为他们看到家乡有了发展的机会和动力。所以,通过艺术馆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让孙家沟这个原本靠天吃饭的村庄率先走出贫困出现了转机。
通过这件事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才具有生命力。“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不仅让我们的作品深深地扎根在吕梁山上,还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引领当地百姓感受艺术之美,带动当地文化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