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名家话文化】谢永增:重视北京文化对乡村的辐射作用(组图)

【名家话文化】谢永增:重视北京文化对乡村的辐射作用(组图)

2019-12-24 17:44 文章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名家话文化】谢永增:重视北京文化对乡村的辐射作用

记者:文化建设确实是一个互相借鉴和学习的过程。对于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谢永增: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在我看,起码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广义的,就是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应辐射到全国;二是狭义的,在北京及其周边进行尝试性的文化建设,总结出成熟的运行模式后再向全国其他地方进行推广。

先说在北京及其周边进行尝试性的文化建设问题。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自身建设十分重要。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传统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很多被现代元素给冲淡了。我们在山西临县孙家沟建的艺术馆,让老窑洞生发出时代气息,实际上就是一种保护措施。自从我们在那建馆后,当地政府和百姓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了。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当地的老百姓太缺少基本的审美,只追求整齐划一,把墙都刷新了,小土路都修得整整齐齐,原来的韵味一下子就没了。后在我们的指导下又恢复了原样,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旧如旧,真正改造的是内部设施,注重提升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基本生活条件,方便大家过来写生、休闲、度假。之所以中间发生这么一段插曲,就是因为当地老百姓对于好看不好看的标准没有认识到位。如果从小就给他们培养一种审美的意识,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其实,这样的尝试过程最适合在北京这个文化中心来做。在北京及其周边尝试成功后,将其成熟模式向全国推广,避免各地随意开发保护,因为浪费人力物力不说,关键是破坏了古建筑难以复原。

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句话,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到全国。“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应该说既是北京文化的辐射又是北京文化的推广,虽然是由城市到了乡村,其本质还是传播艺术。所以我把我的这个探索性经验介绍出来,就是希望北京文化建设要高屋建瓴,突破“北京城”的界限而统揽全国,出台一系列文化建设政策,把过于集中的文化资源放到需要的地方去,哪里有需求就在哪儿建场馆,这样一来画家也好,别的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也好,就可以把自己最好的艺术作品呈现给真正有需求的人。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