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riad (Tulips) 无尽(郁金香) ©Anna Ridler 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由国内的吴琼、张益豪带来的作品《人工智能的活肖像》,是利用感光细菌为人工智能创造的“平均观众”生成一张活肖像。作品为每天到访的观众拍摄一张照片,这些照片经由人工智能算法生成“平均观众”形象,并被转换为光信号,驱动经由基因编辑的感光细菌,生成“活”的,虚拟人物的肖像。作品借用合成生物技术为人工智能创造的虚拟人物留下生物的痕迹,促使人们思考,在智能的鸿沟被填满后,生物属性会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吗?
科技塑造着艺术,艺术塑造着科技?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曾经邀请过一位美国的客座教授Clive,他在一次讲座上展示了一张图。中间是科技领域的主流发展序列,两边的灰色地带在主流发展序列边缘,是Clive教授认为可以有新突破的领域。灰色地带便是科技艺术的生发地。
通常艺术界都认为,脱离了工具性质的科技催生了新形态的艺术,而艺术反过来带给遭遇瓶颈的科学研究以新的思维方式。二者不仅仅相互借用,而且相互构建。新媒体艺术家、策展人李振华在其文章《关于新媒体的全球进程调查》中写道:视觉艺术家在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对科学的贡献,往往可以弥合科学中缺乏人性的一面,往往是视觉艺术家的介入导致了新科技在更广泛意义被社会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