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海报
生物艺术与人工智能艺术
1997年“生物艺术”一词的提出者爱德华多·卡茨,201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做“生物艺术”工作坊时,带来一份《生物艺术宣言》,其中一段提到“生物艺术是操控、修饰或者创造生命和活体过程”。魏颖则认为,作为研究者和教育者可以将这个概念向外延伸,出现“泛生物艺术”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艺术与生物学的结合可以超越技术上的借鉴,而延伸到“材料层面”“图像层面”“数据层面”和“概念层面”。
简言概之,“材料”即生物材料,既可以是细胞组织,也可以是微生物,甚至蜂蜡、花粉等材料也包括在内;“图像”则涉及生物仪器设备对裸眼之外的空间颠覆,如红外成像和颅内透视成像等;“数据”即对生物数据的提取、对脑电波等生物信息数据进行艺术上的转化;“概念”则更贴近人文学科,泛文化领域中信手拈来的“进化”“后人类”“意识”等概念均源于生物学词条。魏颖认为生物和艺术的结合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利用,而是广泛存在于从材料运用到观看方式、到图像生成等多种层次。(《艺术商业》杂志2019年1月刊《生物艺术在中国破冰,betterlate than n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