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杭州德寿宫遗址:保护历史遗迹 呼唤活态保护(组图)

杭州德寿宫遗址:保护历史遗迹 呼唤活态保护(组图)

2019-12-27 08:56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赵晔娇,郭其钰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

杭州德寿宫遗址。 郭其钰 摄

“真容”渐露 颇具江南宋韵

早在1984年,“临安城”考古队在杭州望仙桥至新宫桥之间的中河东侧,发现一条南宋时期的砖砌道路,当时即判断该道可能与德寿宫遗址有关。

2001年,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望江路北侧地块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德寿宫的东宫墙、南宫墙以及部分宫内建筑遗迹。后经多次考古发掘,陆续发现了德寿宫的宫墙、建筑构件、瓷器等。

然而由于被现代城市所叠压,城市考古缓慢而艰难,经30多年之久,一点一点抢救,一点一点露面。

“德寿宫遗址遗迹量丰富,做工考究,造型精美,用料极佳。”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施梦以介绍,目前,德寿宫遗址总计发掘6600平方米,其中中轴线位置已大致确定,建筑划分清晰,可初步判断其功能性。

按照计划,南宋德寿宫遗址考古工作将于今年底全面完成。考古挖掘暂告一段落,但随之带来的,却是如何对该历史遗址进行保护的更大考验。

“从目前发掘成果来看,德寿宫没有延续汉唐时期金碧辉煌的大宫殿,而是小巧精致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包伟民认为,德寿宫具有江南特色,也代表了南宋风格。

历史遗迹 呼唤活态保护

德寿宫遗址位于杭州上城核心区块,这里也是目前杭州主城区内最大型文物考古发掘和勘探区之一。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在历史遗址与现代城市相叠和的区域,对德寿宫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似乎“进退维谷”。

“西安大明宫进行发掘和展示的时候,对住在上面的居民进行了整体搬迁,但临安城遗址没法这么做,因为整个临安城就位于杭州最繁华的城区之下,它叠压了隋代、吴越、南宋、元代、明清多个时代的文化积淀。”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研究所所长华芳曾坦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认为,古遗址保护应时刻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如德寿宫遗址与整个南宋皇城遗址的关系,南宋皇城遗址在杭州的位置等”。

其介绍,城市考古讲究“横向找布局,纵向找沿革”。因此在德寿宫遗址的保护中要综合遗迹遗物、历史文献等,体现历史纵深感,让考古展示“见人、见物、见生活”。

对于历史遗迹的具体保护形式,记者采访多位关注该领域的政协委员发现,让古遗址保护与展示真正走入老百姓的生活,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

“德寿宫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也需要与时俱进,如利用5g、AI等技术,通过新鲜的、大家感兴趣的方式把德寿宫甚至南宋故事的来龙去脉展示出来。”杭州市政协委员杨莅认为历史遗址需要创新保护。

而如何吸引更多普通人关注、了解德寿宫遗址及其背后的南宋文化,杭州市政协委员夏琳认为重点要讲好“文化故事”,把历史的、静态的遗址做成活态的、有生命力的事物。

此外,有声音建议,对于已考古发掘的遗址可采用遗址展示和模拟展示的方式,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对于未考古发掘的遗址,可采用标识展示的方式,通过标识、色彩、声音、灯光、公共艺术等表现手法意象性地展示。

“我们今天重视保护八百多年前的历史遗址,就是为了擦亮下一个八百年的文化名片。”杭州市上城区副区长朱黎明说。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