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每步向前都是春 ——走读运河的那点事(组图)

每步向前都是春 ——走读运河的那点事(组图)

2020-01-13 13:57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5.jpg

别样运河风情及其他种种

一路上,就那些熟悉的地名,都能带出激情,勾起来自书籍中、电影里的记忆。比如塘沽、大邱庄、独流镇、微山湖、台儿庄等等。那天在独流镇,找义和团的纪念碑没找着,却突然想起当年文化部的五七干校就在这里,想起了郭小川的著名诗作《团泊洼的秋天》: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著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著白净的野鸭。”一份美丽陡然生起,还有一缕沧桑阅遍、铅华洗尽的凉气。

有一天,早上从枣庄出发,走不多久,在路边看到一块很不起眼的小石碑,蹲下身子一看,原来这里就是黄庄,当年铁道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村东不远就是铁道,游击队在这里扒过火车,搞过机枪。

每当这时你就会有一种走入历史的感觉。走入历史什么感觉?心的游弋,脱离了当下,能令你兴奋也能让你宁静。有时候你会像缺电的手机,它是充电宝,靠近一会电能就充足了。

有人说北方农村经济总体不如我们,这是事实。村庄无论大小几乎都没有餐饮店,这是农业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农民是都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村里空落落的。现代文明的潮流裹挟着希望和忙乱正在冲击和洗刷着华北、鲁西南和苏北这些古老而又辽阔广袤的平原大地。

其实,千百年来的中国故事有一半都发生在大运河上,当年中国最有本事的男人和最漂亮的女人像今天云集在北上广一样云集在运河上。德州的四女寺镇,曾是古时运河上的重镇,尤在明清时期,九河汇流,帆樯林立,商贾如云,一等繁华。明朝诗人李攀龙的“千乘旌旗分羽卫,九河春色护楼船”就是写这里的。但到晚清时,随着京沪铁路的火车汽笛鸣响,运河的漕运开始衰落,运河带来的繁荣也如流水无情地远去了。现在的状况与我们这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有些事却是令我们刮目相看,有句话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山上的石头坚硬,可以来琢我们的玉。

在天津北辰区,有一家石雕艺术博物馆,其实应该叫古石雕收藏馆,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的圣旨石碑、宫殿的石础石柱,北魏时期的石佛,以及不同朝代的石虎石狮什么的都有,大开眼界,这是私人斥巨资搞的。

静海区下面一个陈官屯村,也是私人办了一个陈官屯运河纪念馆,以小见大,有古有今,天津农村的风土民情纷来眼前。想我柳市吃电器赚电器,可至今连纪念馆之类的芽都也没孵出来。

苏北泗阳县城,城区人均绿地面积高达12.8平方米,城区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园。运河公园、黄河古道森林公园,一个个都很漂亮很气派,绿树连城,俨然平原林海,有全国唯一的杨树博物馆,棉花博物馆。国家级重点镇3个,江苏省级的重点镇5个。一趟泗阳行,彻底改变了对苏北的印象。

丹阳又是另一类记忆了,她也有一个石刻博物馆,7800多件藏品,是一个丹阳藉的加拿大侨胞捐的。当地政府投资四个亿,800亩地,而且是块风水宝地,这可谓大手笔了。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