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熙,《四梅阁图卷》,苏州文物商店藏
太平军占领苏州期间,潘遵祁先与家人暂居光福别业,继而辗转赴上海避难。此前,从外祖父陆恭松下清斋散出的扬补之《四梅图》卷,又从同郡程桢义家流出,潘遵祁睹物思人,乃以巨值购归,在光福的香雪草堂旁构一小屋,名曰四梅阁,专门用来储藏《四梅图》卷。咸丰五年(1855)二月,潘遵祁又请戴熙(1801—1860)作《四梅阁图》,兼记其事。
咸丰十一年(1861),大江以南烽烟四起,比潘遵祁小三岁的顾文彬(1811—1889)在武汉任职,本欲回苏,遇阻滞留于湖北,妻子与两子顾廷薰、顾廷熙先后殁于故乡,消息传来,令他伤心不已,此时身边仅有一子顾承随侍,不得已暂时赁居于杨守敬家,后终于设法抵达上海,与潘遵祁一道迎来苏城克复的消息。毫不夸张地说,未来名震江南的过云楼,此时或已入顾文彬梦寐中,但顾氏的收藏活动尚处在起步阶段,自不能与潘氏同日而语。就在这一年,二十六岁的吴大澂也避难到了上海,入潘、顾二氏友人吴云幕府,经眼了数百件从苏州流散到上海的旧家收藏,其中包括他外祖父韩崇的旧物。据吴大澂《辛酉日记》三月十八日记载:
是日,见立轴八幅:赵文敏墨竹,王叔明《稚川移居图》,石田山水,陈沱江(白阳之子)花鸟,有白阳山人长题,文休承山水,倪文正公字,赵文度山水,王石谷《寻梅图》,无不精妙,阅之心目俱快。此吾苏潘顺之太史所藏,非寻常赏鉴家可比。
在未来的收藏家吴大澂心目中,此时年长他二十七岁的潘遵祁业已是非比寻常的鉴藏家,日记的最后一句话,无疑是他发自内心的赞叹。殊不知,潘遵祁对这位后生也青睐有加,回到苏城的第二年(1865),为纪念三松堂补植松树一事,潘太史特意请头角峥嵘的吴大澂作《老屋补松图》一帧,见于吴大澂《乙丑日记》稿中。十多年后,吴大澂更将三小姐许配给潘遵祁的幼子潘睦先,新、老两位收藏家自此成了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