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梁楷 六祖斫竹图
元 永乐宫壁画(局部)
画衣服,同样要注意运动感。
由于人体的动作快,衣褶的变化也随着快,作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分析力抓住这些特征,快速动作出现何种形式的衣纹,缓慢动作出现何种形式的衣纹,作者要找出它的规律来。我国绘画史中常讲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便是形容作者画衣纹的风格特征。
人物的动作,全靠衣褶的构造表现其动势,熟悉描写衣纹的规律,对于创作人物画十分必要。
上面讲了外部衣褶的形成取决于躯体内部的动作(内在运动),但衣纹还有外力关系,如冒着大风走路的人,衣服被风一吹所形成的飘摆姿态和静止的衣纹便截然不同,描写时要把内部动作和外力关系结合起来。配景中的树木,也要服从人物的动势而决定其方位和气氛。
画人物的动势,要注意以下三种条件:1。方向,2。快慢,3。强弱。例如衣服的带子,被风一吹,飘在空间,就要用快速而倾斜的线条才显得有轻飘飘的感觉。画静止的物象,下笔要慢一些。随着人物的动态,线描本身要有粗细曲直等变化。粗的部分表示暗面,细的部分表示亮面,但既要与内容紧密结合,又要考虑到形体、质感、运动的三结合,用线描表达三者的统一关系,要做到有机地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刻画所要表现的对象。同样要求作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集中、提炼与概括的艺匠加工,以便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人物画的体面关系很复杂,这里包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两者必须处理得恰当。搞创作如果把所有的细节都加上去,势必形成满纸线条,平铺直叙,弄得“谨毛失貌”,陷入画面分散的缺欠。作者必须深刻地抓住描写的主题,对画面上的一切事物,要经过严密的安排和取舍,形象务求鲜明、生动、主次分明,这样才有可能突出地表现主题,充分地运用技法,创作出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完美民族形式的感人的人物画。
艺术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没有大量的劳动,就不能获得完美的效果,学习理论是必要的,但通晓理论之后,更重要的在于实践。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告诉我们:“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只有经过勤学苦练,才能逐步地提高思想,获得真知。政治思想和艺术思想提高了,艺术技巧才跟得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毛主席《实践论》),是我们艺术工作者一定要遵循的原则。
本文内容选自《刘凌仓美术文集》(来源:北京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