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石窟文化遗产是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结晶,源起丝路,始兴于汉,繁盛于唐,印刻着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一体多元的特点,见证了公元3至公元13世纪期间新疆古代佛教文化的辉煌历史。
龟兹石窟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极为丰富,其在满足佛教传播与教化信众需求的同时,更多表现的是古代民众生活习俗和崇尚的美德。龟兹石窟研究院陆续推出龟兹石窟壁画系列故事,本期关注的是“弥莲受报” 、“亿耳得福” 、“须阇提割肉孝双亲” 等反映礼孝之道的石窟壁画,以供大家欣赏。
弥莲受报(局部) 克孜尔第212窟 原藏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后遗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礼孝之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源远流长。孝敬父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孝之道思想也是佛教所倡导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阐扬孝道的佛教经典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父母恩难报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及《佛说盂兰盆经》(简称《盂兰盆经》)等。对于很多人来说,耳熟能详的则是《盂兰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