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大都市的社区里,聚居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百家姓氏,并不是什么希罕的事儿。可是,要说在一个小村落里,全村不过603户,而姓氏却多达106个,这就有些名堂了,这个村就是潮白河畔的太平庄。
有一年,清朝乾隆皇帝从承德避暑山庄狩猎回京。夜间,路过一个名叫路家园的小村子,四周一片安宁。乾隆就问随同的宰相刘墉,这是个什么村子。由于沿途的村庄太多,当时又是黑夜,刘墉也忘记了这是什么村,可要说不知道又怕乾隆怪罪,于是随口编了个假名,说叫太平庄。乾隆一听很是高兴,说道:“这太平庄还真是太平,鸡不鸣、狗不叫……”君臣说笑间,离开了路家园。
事后,刘墉立即派手下通知路家园:“你们村受皇封了,改名叫太平庄。”村民一听自己的村子受了皇封,都高兴得不得了。后来又听说刘墉曾有戏言“已领路,不发抖”,意思是编了个村名把皇上蒙过去了,再也不用害怕得发抖了。村民听成了“一零六,无法斗”,于是就东招西引凑成106姓。
人和引来“百姓”居。多达106个姓族聚居于一弹丸之地,却和睦相处、相安无事,从未有过宗族械斗等事件发生,太平庄可谓名不虚传。太平庄村一些老人,对于生息之地近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古朴民风很是欣喜,他们会泡上一壶浓浓的茶,邀您做客,与您津津乐道一些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