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郝爱平,笔名郝歌,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首届人物画高研班、2014北京大学书法精英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自治区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雪域西藏艺术研究院院长、尼泊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作品数次参加全国美展、交流展、提名展、特邀展,多次刊登在《美术》《国画家》《美术观察》《美术报》等数十家专业刊物上。2008年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授予中俄艺术交流贡献奖,2010年被评为最具有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艺术家。
童趣·真趣·天趣
——郝爱平的童子画
文/贾德江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世界,艺术家的心中世界就在他的作品里。无论是文学还是音乐,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依据他们的作品,读者自会判断出他们的气质、性情、志趣、好恶,乃至作品的风格。就绘画而言,固有画如其人之说,有张扬激励者,有含蓄平和者,有机智灵巧者,有质朴敦厚者,是人品也是画品,都会曲曲折折的反映到画面上来。郝爱平待人热情友善,处世厚道持重,平和中闪烁着机趣,稳健中蕴含着睿智,讲诚信,讲义气,重情意,重爱心,是一位很久不见会令人想念的人。他的画质朴、纯真、亲切、幽默,和他的为人一样,平易真诚、朴实而无一点骄横霸悍之气。
当然,画风也和生活经历有关。郝爱平自小生活在徐州城南的一座土山边上,那里是他儿时快乐的天堂。他常和小伙伴们在那里爬树、摘果、放风筝、戏水、嬉闹、捉迷藏;也常在那里牧羊、砍柴、讲故事、吹笛唱歌、练杂耍。那里留下了太多的回忆,洒满了他和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他把那座山叫歌风山——这是他梦中涌现的名字,以致十几年过去了也无法淡忘。
或许是成家立业后的负累,使他向往孩时的无牵无挂,或许是人际的聒噪,使他怀念幼时的纯真无邪,当他决定把创作的主题锁定在童心童趣的追求上。他试图在他的作品里,再现自己儿时的情感和心态,把儿童天真浪漫的想象和友好诚挚的品格赋予给所描绘的对象,把我们带回到儿童的世界里,引发回忆,赞美童真,唤起人性的觉醒。
感怀家乡的故土,爱恋孩提的时光,致使郝爱平的全部作品,几乎都和他心中的歌风山有关,都和他童年的回忆相连。他没有采用严谨工整的画法,他觉得细腻的工笔无法表达儿童无忧无虑的天性;他也没有采用镂金错彩的表现,他觉得装饰性的色彩过于矫饰不易于渲染儿童的活泼天真。他选择了写意画法。在他看来,以水墨为主的随意性借助笔墨酣畅淋漓的挥洒以及具有的鲜明的挥洒与律动更能形成视觉和心理上的撞击,更能抒发自己的情感。
画家的水墨世界不外乎是两组意象:一是儿童的生龙活虎;二是山川的浑然之气。山川与人物的结合构成了他画面的主体,成为他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这里的山川人物,不是传统文人画那种独善其身,退隐山林的古典意境,而是一种喧闹沸腾的山林,一种生机盎然的林泉,更是一种撩起当代人无穷无尽的怀念与遐想的现代生活图景。
那些描写儿童在歌风山中忘乎所以纵情疯玩的画面上,或活蹦乱跳地追逐打闹,或各显身手的吹拉弹唱,或弯腰踢腿地练习武艺,或上树攀枝地采摘枣果,仿佛是妙手偶得,漫不经心所为,画中的点线、墨色以情调见长,以传神为主,多有适度的夸张变形,并于其中落实一种感悟生命的充实,笔墨间洋溢着性情的神和仪态的韵,幅幅是真趣的再现,是真情的流露,是天生本色的倾诉,让人心动,让人心悦,让人心融。这就是郝爱平作品的特色之处。
郝爱平作画非常重视自己儿时的情感和心态——这是人人相通的感受,一心想把这种独特的感受捕捉住,画出来传达给读者。他所以有时用线纵横交错,有时用墨横涂竖抹,有时用色块,有时用泼墨,有时粉末兼用,有时吸纳构成,都是想尽一切手段达到他这个艺术的目的。当他全神贯注于此时,甚至忘记了对所谓单纯技法的考究。
这样也许会造成一些相应的失策,但却使他养成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习惯,避免了因过于雕琢而失去画面的流畅和生动。郝爱平这种在创作中以抓取和表现感受为要旨,使作品在通篇气韵连贯中保持着来自生活的充实内涵和生动活泼的笔情墨韵。
显然,郝爱平的作品没有那种表现宏大主题的使命感,也没有在生活的海洋里寻觅令人感动瞬间的紧迫感,他表现的都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故乡景物和逝去的少小往事,记忆、默写和回味是他创作的重要手段。那种在记忆中的一幕幕难忘的小故事串成如歌的年轮,是他永远也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诉不完的主题,是最美、最丰富的画面。
他们像一首永恒的旋律,时刻在我的心中萦绕”。如果说需要写生,那就是触景生情,由此生发联想,丰富和补充他的记忆,让多梦的儿童年代更为精彩。因此他的画就是那种平平实实、痛痛快快、轻轻松松的人物童趣和山水真趣的抒乡土情怀、发儿时之思的作品。
他画中人物,全是些天真稚气的乡村孩子,实际上是他自我幼时生活的写照。画家抓住儿童活跃多动、纯真好学、贪玩好奇的天性,使画面妙趣横生,让那些并不富裕的农家子女陶醉在快乐欢畅、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环境中。他画《歌风山恋》的童子施才展艺的生动,他画满天飘彩云中小伙伴们的你追我赶,他画金秋中村童幼女的其乐融融,他画清音缭绕下的笛声悠扬,以线造型的夸张动态令人忍俊不禁,幼嫩的神情百媚千娇令人倍感可爱。
画家似乎更着意于对平面流动空间的追求,把充满稚气的儿童放在一种大的自然环境中,让成群结队的小朋友或聚或散、或藏或露、或多或少、或动或静的在山林里自由出入,在长坡下奔走相闹。
他对童子的背景进行了多方构想和尝试,他把笔墨变成一种随意组合的结构,不是为了形式,只是为了表达,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让人们感受到他心中的歌风山中笑声朗朗、歌声阵阵、叫声连连、生气不断。这是生命的交响,这是天外飘来的华章。
石涛在他的画语录中说:“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笔头灵气。”郝爱平画中的山水,是童子们活动的天地,既不是实写者的绘景,也不是抽象者的符号,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广蓄了自然精华,饱纳了故乡山水灵气之后,对于山水造化的领悟。他的美妙所在正如石涛所言,是自然的或真或幻与他笔头灵气的结合,是重山水真趣的内美之作。
或许是梦中的歌风山早已镌刻在他的心中,或是作为儿童陪衬的山水,用笔渐变为松活圆劲,用墨渐变为温润虚灵,构图愈来愈虚实相生,丘壑也愈来愈显奇崛,一句话,笔参造化,已得真趣,即化自然之趣与人工剪裁之意。其感人之处在于动,在于势,在于自然天成的情趣。无论是表现人物的童趣,还是辅以山水的真趣,都是一种得之自然、出乎本质而异曲同工的天趣。郝爱平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山水与人物两学科的临界线上营构了一个自己的艺术天地。这天地中的人物不是独钓寒江的渔翁,也不是万壑松风中的高士,而是现代儿童的童真童趣。
可以肯定的说,遍览中国的绘画史,很少有人在他的绘画中如此反反复复的挖掘童心与自然这个主题,又不断强化它的笔墨感染力和表现力,创造出一幅又一幅崭新的图画。他笔下的童子,是他自己童年的影子,他笔下的山水,是他梦中的歌风山,他笔下的山景,是他幻化的境象。读他的画,品他的人,不管各自有过怎样的童年经历——是甜美的还是苦涩的,是温馨的还是压抑的,都能唤起自己最初涉世的记忆,心中自然荡漾着一种遥远而亲切的回味。回归儿时的生活,就是回归人的本身,郝爱平以他的作品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和真正的独创性,他为中国绘画提供了一个独有的审美境界。
笔墨寓至趣 意象见童心
——郝爱平人物画简谈
文/祝振中
郝爱平的人物画,在单纯与质朴之外,总有一种略显神秘的基调,也许这就是童心之下世界的本色,在经过想象与憧憬之后,一切本该如此纯净与奇异。数十年来,他不断地以画笔追逐与再造这些童年的记忆与梦境,而笔墨也因此变得鲜活,在不断变换的意象中,将童心与真趣呈现得完满而自足。
郝爱平的人物画,意象基调虽然单纯,但在画面立意与形式结构上却异常灵动而自由,反映了他内在的创造活力,与对视觉要素的敏感。他所画的童子题材,历来是传统人物画的重要内容,如宋元以来时有表现的婴戏图、货郎图,明清以后民间绘画更增加了许多吉祥寓意,如莲生贵子等等,使得对于孩童题材的表现更加仪式化与象征性。而当代画家普遍的造型能力的提高,又为这一题材的生活化趋向提供了条件。我们看到,确有一些画家在这方面是卓有建树的,如已故大家周思聪笔下的孩童与妇女,当代画家陈钰铭笔下的老人与村童,等等。他们所画的自然是他们眼中与心中的童真天趣。
郝爱平的童子题材,无疑也已跨越了仅仅作为题材的符号寓意,而是将其扩展为一种普遍的意象,以此介入文化的、乃至当下生活本身的现象思考与精神寄托。这样,在他的画中,我们看到了那些渐渐逝去的自然生活的记忆,如他画的孩童许多在嬉戏、拾柴,或牧放、欢歌,这些生活的影像无疑是他对童年生活记忆的提纯,所以带着些许故土的温情与淡淡的怀旧。除此之外,他更多的画作,是在借孩童题材寄寓一种文化理想与人生情怀,是将当下生活经过感受与思考之后,勾画并呈现给世人的清静乐土。
所以我们更多的会看到那些奇异的、感觉真实的幻象,如游戏中飞翔的儿童,山水中自由嬉戏的人物,以及那些幻化而灵异的背景与氛围。显然,在这些大量的画作中,我们并不需要细究人物动态是否合矩,山水木石是否稳妥,甚至并不需要弄清嬉戏与劳作的原委,因为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自由的释放与梦境的认同,是对当下生活的善意的关怀与温存的超越。
基于这样的需要,在表现方法上,郝爱平先生极尽其长,他总是将一种随性的笔调自然地铺排于画面上。经过多年的艺术修习与生活蒙养,他已将笔墨灵性与个人气质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温厚随性而又变化层出的笔墨语汇。在他的画中,用笔时见块面与点线的结合、泼墨与积染并用,他的用墨既有纯净的传统造境方法,也有色墨互融的视觉新象。
在画面结构上,他也有极强的形式把握能力,那些传统的人物与山水境象,自然说明他对经典的理解;那些新意迭出的色墨构成之作,又透露出他吸收多种视觉形式养分,善化活用的聪慧与品位。在他营造的形式独特的意境中,人物组合的形式感,场面的夸张与异趣,背景的单纯与新奇,都共同昭示出一种神秘的孩童梦境般的气氛,这也使他的画作从平凡的人物塑造开始,上升到一种心灵关怀的层面,产生了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由此,其孩童题材才具有百画常新、意境迭出的生命活力。
当然,艺无止境,法亦常新。近年来,郝爱平先生多次深入藏地写生,藏区人文与自然风情的神圣与灵异对他的感染是可想而知的,他的新作中也开始逐渐呈现新的识见与才思。随着其阅历的进一步丰富,其绘画修养与技法更加融合为一,他所宣导的艺术精神与人文理想也将以更为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那时,他奉献于世人的,将是更为精彩的力作华章。
祝振中
2016年5月于见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