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故宫院刊︱西藏当雄县羊八井寺早期壁画遗存初探(组图)

故宫院刊︱西藏当雄县羊八井寺早期壁画遗存初探(组图)

2020-05-07 09:30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七

上述比较大致表明,二者关系十分极为密切,但似乎并非出自同一画家之手。按前引《贤者喜宴》,曼拉顿珠及其儿子绛央巴都参与了该殿的创作,因此旧殿现存壁画或出自绛央巴之手。不过遗憾的是,迄今尚未发现任何明确属于曼塘·绛央巴的画作。

旧殿壁画与钦孜画派早期遗存

按《贤者喜宴》和《司徒班钦自传》,钦孜画派的画家也参与了羊八井寺壁画的绘制,因此有必要将羊八井寺旧殿现存壁画与钦孜派同一时期的作品进行一番比较,以便进一步确定旧殿内转经道壁画的性质。

从现存作品、相关记载来看,《贤者喜宴》和《司徒班钦自传》记载的“钦孜瓦(mkhyen brtse ba)”就是著名的钦孜派的鼻祖钦孜钦摩(mkyen rtse chen mo)或钦孜瓦·格年南巴杰哇(mkyen brtse ba dge bsnyen rnam par rgyal ba)其人。文献对于这位大师的记载与曼拉顿珠一样,不仅缺乏生卒年,甚至连生平也语焉不详,只是载及他与曼拉顿珠二人均师承多巴·扎西杰布,参加了羊八井寺和贡嘎寺等寺院的艺术创作,其艺术自成一体,史称钦孜派。其中,他在西藏山南扎囊县的贡嘎寺领衔创作的壁画至今仍较为完整保存。该寺由明代贡噶宗宗本贡噶南杰(kun dgav rnam rgyal,1431-1496)始建于1464年,为萨迦派晚期贡噶支系密宗的重要传承地。按《宗巴·贡噶南杰传》,贡嘎寺一层集会大殿净殿及其内转经道的佛传故事与萨迦派题材的壁画,以及原回廊的《如意藤》本生故事壁画、佛传《十二宏化》和二楼的喜金刚、胜乐金刚和时轮金刚等密宗题材壁画,均出自钦孜瓦·格年南巴杰哇叔侄(khu dbon)之手。

贡嘎寺壁画的题材极其丰富,在此以二者共同拥有的诸佛题材为主进行简略的比较。贡嘎寺的这一题材壁画主要分布于集会大殿内转经道和原回廊《如意藤》本生故事的中心。在构图上,贡嘎寺原回廊《如意藤》本生故事壁画与羊八井旧殿以菩萨装无量光佛和绿度母为中心的千佛布局相同,均以居中的大型主尊像为中心布局,区别只在于周围的胁侍像不同,前者胁侍为《如意藤》本生故事中的情节,而后者则绕以千佛。贡嘎寺内转经道的《十二宏化》佛传壁画则有所不同,三壁虽然分别构图了四身释迦牟尼佛大像,但佛传故事的画面位于其底部,并非环绕大像构图。在造型上,贡嘎寺壁画中诸佛的造型,尤其是螺发、宝珠、印契和袈裟的表现十分丰富,与羊八井寺壁画相比,集会大殿内转经道《十二宏化》佛传上方的十二身释迦牟尼佛大像更为接近〔图八〕,其造型均为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的成道相,螺发及其上的顶珠的处理与羊八井寺千佛相似,但身躯更为结实。与羊八井寺千佛相比,佛的着装更加多样,除袒露右肩〔图三,图八〕外,也有右肩搭袈裟,甚至内著坎肩的装束。袈裟较为宽松,不似羊八井寺千佛贴体,衣褶更为繁密。头光、身光的造型及其素面的处理,二者基本相同〔图八至图十〕,但千佛在头光和身光的四周不见繁杂的装饰纹样,而贡嘎寺壁画却有精美繁复的山石和云纹衬托〔图八,图十〕。与千佛壁画相比,贡嘎寺壁画的莲座及其莲瓣造型虽多为仰莲〔图十〕,但莲瓣层数丰富,不止三重,而且还有覆瓣莲座。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