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览被迫搬到线上,而一连串关于线上展览的讨论与思考其实才刚刚开始。例如,博物馆的线上展览应该怎么办?有哪几种形式?策展人如何在线上展览中发挥作用?随着虚拟空间的出现,是否还需要策展人?策展人还能继续发挥像在实体空间里那样的作用和重要性吗?而作为一家博物馆,又该如何与不同的策展人合作,体现多元和包容的理念呢?
郝伊《春已到来,冬已走远》,“戴口罩的自画(拍)像”线上展展品
在互联网、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展览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数字化相结合是一大重要趋势。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平台开发出与博物馆相关的功能,也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加快数字化建设、拓展: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在博物馆内早就设立了多媒体数字部门,在网站和App上同步展览信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14年就设立了“数码内容与战略总监”这个新职位,专门管理博物馆网站以及数码工具、数码展览;比利时王立美术馆群启动了一项称为“数码博物馆”的跨部门服务项目,由熟悉信息技术的艺术史专家负责,管理博物馆和展览的网站,促进在线藏品库、手机应用软件等数码资源和工具的发展;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与谷歌艺术与文化平台合作,使用者可在线上跟随两位艺术家一起探索博物馆的建筑,从独特视角来欣赏展览空间,拥有一种超越观众自身想象与能力的视觉体验与观展方式……
虽然线上展览在现场感体验方面不如实地观展,然而它的很多优势却也是线下展览所无可比拟的。对于博物馆来说,实体空间的展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线上平台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缺憾,让更多的人可以在线了解展览的内容与理念。对于喜欢研究作品细节的观众来说,线上展览作品图片通常可以放大,作品中的肌理、笔触等效果也将得以更清晰的体现。另外,线上展览可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形成对于线下展览的补充说明。有的博物馆还会使用VR、AR、360度全景等,让观众在网上的虚拟游览,产生某种程度的沉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