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与金,是中国古代北方由契丹、女真建立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北南对峙。辽金时期天津地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是如何交流融合的?这一时期在天津历史上有何重要影响?透过辽金时期呈现出天津地区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的历史遗存也许可管窥一斑。
5月18日“交融肇—— 辽金时期的天津”将在天津博物馆展出,展览分“南北对峙”“天津发轫”两个大纲,展品包括瓷器、铜印、佛像造型等,共同勾勒出天津在这一时期的独特历史面貌。
辽 白釉菊瓣纹小圈足碟
“交融肇兴 辽金时期的天津”展厅
天津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即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流的融合。在宋辽金民族政权的对峙中,1114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以宁江州(今吉林松原石头城子)之战拉开反辽序幕后,金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五年(1127年)灭北宋后,天津地区置于北方统一的金朝政权统治之下。金贞元元年(1153年),由上京(今黑龙江阿城附近)迁都于燕京(今北京,改称中京)后,定名为中都大兴府。中都的建成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当时海陵王将皇族贵戚全部迁到中都,为了断绝退路,还将旧都上京会宁府的宫殿豪宅彻底夷毁。大批贵族官僚阶层的进入中都,使得中都商业迅速发展。史籍记载,完颜亮之后的金世宗完颜雍注重减轻赋税,缓和民族矛盾,休养生息,使农业得到发展,商业繁荣,市场兴盛。这段时期史书称之为“小尧舜”。金中都(今北京)的设立,使天津开始成为首都门户,凭借重要的地理位置,盐业和漕运业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