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博物馆的美好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辛劳和绝技(组图)

博物馆的美好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辛劳和绝技(组图)

2020-05-26 12:23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7世纪,欧洲公众开始有了欣赏艺术作品的强烈需求,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的概念开始出现。18世纪下半叶,全球两座最古老、最大的博物馆应运而生:一座是创立于1759年的大英博物馆,一座是创立于1793年的卢浮宫博物馆。后者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根据国民议会的法令由皇宫转变为博物馆,公开展示从神职人员和贵族哪里充公的珍贵财物,在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拿破仑又为卢浮宫填充了大量艺术珍品。而如今的卢浮宫已褪去了“全球珍宝柜”的殖民主义色彩,旨在向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观者提供一流的艺术教育。

漫步在卢浮宫的展厅里,在一件作品前驻足观赏——我们很容易忽视的是,在这座巨大的艺术品宫殿里,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看不到的工作人员在辛勤工作,默默地为观众获得最好的参观体验做准备。卢浮宫有2000名工作人员,他们每个人都构成了博物馆日常运作必不可少的一环。以展厅和展览布置为例,工作人员们需要修复展品,为展品安装底座或画框,加装标牌,编写展品信息卡,修建和粉刷隔墙。这些事情看似很简单,其实也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绝技”。

经出版方授权,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节选了《卢浮宫的幕布之后》的第三章《“卢浮宫星球”》。在下文中,我们得以一窥卢浮宫幕后人员的工作日常,了解一场展览在布展过程中需要经过哪些工序,工作人员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让艺术品完美地融入展厅背景,以最佳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卢浮宫的幕布之后》

[法]贝蕾尼丝·若弗鲁瓦·施内特 著 露西尔·皮凯蒂 绘 赵枫 译

启皓文化/东方出版社 2020年2月

《“卢浮宫星球”》(节选)

文 | 贝蕾尼丝·若弗鲁瓦-施内特 绘 | 露西尔·皮凯蒂 译 | 赵枫

博物馆的工作室:“卢浮宫制造”的手艺

细木工、高级细木工、烫金工、安装工、锁匠、灯光师、金属构件安装工、石匠、底座安装工、镶框工、布景专家、织毯工……没有他们,就无法布置展品,也办不成展览。卢浮宫的艺术工匠都是资深专家,有些人还掌握着行业秘密,很多外国博物馆都渴望得到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与藏品如此亲密的接触也让这些充分参与各部门工作的工匠感到极其自豪。无论是拆卸水晶吊灯或者欧仁·德拉克洛瓦的名画,组装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还是为一尊古希腊雕塑安装底座,每项工作都是在为作品服务,工匠们充满敬意,又无比精细。

我们参观这些工作室时,遇到的每个人都满怀难以撼动的热情,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时间。他们掌握着先人的秘诀和手艺,是保管员、公众和艺术品之间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安装”工作室

迪迪埃·布舍龙(Didier Boucheron)正在为卢浮宫录制系列纪录片,在他的陪同下,我们感受到了工作室里沸腾的氛围。这些工匠和技师远离展厅里鼎沸的人声,为了使艺术品以最好的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们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忙碌着。他们的平静和技艺之高超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首先拜访了“安装”工作室。在负责人让- 路易·雅萨旺(Jean-Louis Jasawant)的领导下,在组织展览或者新增展品时,“安装”工作室负责协调展品的搬运工作。

“我们要负责所有部门的艺术品搬运、处理和悬挂工作。保管员不断向我们提出各种需求,我们经常要进行一些棘手的,甚至是危险的操作。”一大早,工作室的负责人让- 路易·雅萨旺一边以沉稳的语气为我们介绍,一边等待着忙碌的艺术品搬运工作的开始。要知道,卢浮宫是一座古老的建筑,里面有数不清的走道、弯弯曲曲的楼梯通道和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我们只有四部货梯,另外,光是内部通道(VDI)就有3.8 公里长!”他又补充道。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