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作为闻名遐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名城,在推进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理应成为高质量文化发展的标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区。关心新文艺群体的成长,关心校外书法培训机构的生存发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有关部门应更多地走基层、重民生,切实关心体制外书法工作者的生活和工作,为他们从事校外书法教育培训办实事、解难事、排忧患、开新路,以推动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中国书法的振兴。
为体制外书法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助推书法教育开展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世界改变。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被颠覆,心理焦虑、生活压力的接踵而来也让国人措手不及,此时弱势群体更需要人文关怀。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众多体制外书法教育机构都受到重创,此刻,如果能让更多的人群享有这份关怀和温暖确为当务之急。
目前的体制外书法教育大致分为几种类型:个体书法工作室培训、综合类书法美术培训、合作式的书法培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笔者所在的苏州市范围内,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培训机构有13800家,在教育行政部门登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含书法)有1500家。而书法类培训机构大多依托书法教师在自己工作室或居家施教,大多未必会去办理注册而取得营业执照。因此,总体数量不容小视。对于校外书法培训,不同的类型对场地的需求不同,目前大量个体书法工作室分散在生活小区内,培训者租用套房、汽车库等作为教室。学生家长的往来车辆不仅影响周边百姓的生活,也影响小区正常的作息。如果能对培训场所做合理规划,可以规范小区生活秩序,同时也能更为切实地提高体制外书法教育工作者的收入。
关心体制外文艺工作者,倡导政府职能部门为校外书法培训机构减免房租,无偿或优惠提供闲置房屋作为开展书法教育的活动场所,分担、缓解无固定工资收入的体制外书法教育工作者的经济压力,是最直接的一种援助,这种援助与资源优化只有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协调、支持,才能有效解决。
以苏州市为例,首先,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本身有不少闲置的老旧房子,可以合理加以规划,提供给体制外书法教育工作者来使用。如果能免房租最好,免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不能免的,若以较大优惠额度推荐给他们也是善举。疫情当下,抗疫常态化已是必然趋势,对于这些没有固定收入的书法老师来讲,上述措施自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扶持方式。
其次,从目前来看,校外书法教育培训应是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且有益的补充。体制外书法教育工作者也承担了书法传承、弘扬文化的职责。如果师资优秀,可以吸收到全日制学校担任课外辅导老师,或者在周末借用学校教室供他们使用,这样可以鼓励一部分学生参与书法学习。让全日制学校来扶持也是一种方式。有条件的老师可与相关学校联合进行,如走进课堂,每班每周一节书法课,可以让他们成为学校外聘书法老师。
再次,可以联合社区来扶持。现在的社区同样需要发展文化,传播提升社区文化需要有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近些年社区规划和建设功能都很齐全,包括不少功能齐备的房屋,将一些利用率小的房屋在周末双休日提供出来,提高其利用率也是很好的办法。街道居委会等部门若重视书法传承,也可对书法培训工作进行政策性倾斜扶持,比如将社区闲置用房低价出租给体制外书法工作者从事培训,甚至一定时期内免费提供场地。作为回报,书法工作者们也可为社区文化建设配合开展公益活动,使之成为社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窗口,也是一举两得的善事。
此外,如今苏州不少地方政府都规划有文创园,如果依托文创园统一规划建设书法教育园,这与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书法名城的身份也是十分契合的,做好了也是一种创举。推动当代书法发展,扶持体制外书法教育工作者,是一种担当。现在各地都在倡导地摊经济,扶持经济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更是力推“姑苏夜经济” ,作为苏州的文化名片,书法理应在这新一轮的“发力”中有所作为。
切实提升师资素质,规范校外书法教育培训秩序,助推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
除了在培训场地等硬件设施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还可以从提升师资素质上进行更为根本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