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昊美术馆中的“美丽新世界”(组图)

昊美术馆中的“美丽新世界”(组图)

2020-07-14 13:14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作者:剀弟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如果说上海有一个展览,在2020年秋季前不可错过,那么就是昊美术馆的“美丽新世界”。

这个展览可以讲述的内容非常多,但是如果要用简短的话来告诉大家必看的理由,那就是:不可忽略的三位重量级中国当代艺术家——张培力、汪建伟、冯梦波,各自内容丰富而难得一见的作品汇聚一堂。

《现场报道:物证二号》 张培力 2019

《480分钟》 张培力 2008-2012

《真人快打》 冯梦波 2011,2019

《旗杆的阵列》 张培力 2019

“美丽新世界”占据昊美术馆一层空间,观展印象回到了2018年底昊美术馆的展览“喧哗”,两者的气质隐约相像,首先是作品的空间排布很妙,独立作品气场很强,但作品之间又不会互相吃掉,力量感被平衡起来。

展览入口处便是一个大型的装置作品《旗杆的阵列》,是艺术家张培力专门为了此次展览创作作品。旗杆上没有旗帜,旗杆之间夹杂着高低错落的二手废置电器,仔细听,可以听到天气预报以及中国观众熟悉的《渔舟唱晚》,旗杆在这里既暗示着没有国境线的全球化,也预示无法准确测算的风向。

往里走,进入展览第一个大型空间,这个空间的气场集中于最中间张培力的电视矩阵——于2000年创作的作品《同时播出》。22架老式显像管电视机(原作27频,这里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为22频),同时播放来自22个不同国家地区的于千禧年播放的电视新闻。你可以穿过它,也可以停留在其中观看来自20年前的信息。

从这个开放空间持续前进,一个长长的通道成为第二个核心作品舞台,汪建伟2011年的作品《用赝品等待》,四个展墙,八个投影,置于头顶,高度正好够一人通过。巨幅投影和环绕音响,勾起童年露天电影记忆,也像一个个门牌楼等待穿过。

荧屏里出现的场景是我近几年看到的最“诡异”的画面,是艺术家以宽屏全景方式拍摄记录的一个虚构现实现场。画面中的场景你不会陌生:穿绿色和红色衣服的人物,乒乓球桌,一个法庭,一个临时工宿舍,一个喝茶打牌的路边,一个军队诊所……好像一眼可以识别出人物的身份和年代,但是发生了什么,又晦涩不明。穿过这个长廊一般的甬道,像是穿越一场如卡夫卡小说的迷雾。非电影,非戏剧,非噩梦,非美梦。

之后,我们再次进入一个开放空间,它指向不同的小暗房,分别是几位艺术家的视频作品。而在连通的地方,最后一件题眼之作——是一个半封闭的包厢,冯梦波的《你就是我的明星》。

孤零零一个高台,一扇小门,拉开门进去,你才知道《你就是我的明星》搭建了一个如假包换的KTV空间,空间的向外一面是半透明的,同时投影着MTV的画面,满足你唱歌和表演的欲望。整个参观过程中,这里都是满员状态,而整个展览空间,则时不时回荡一声声奇异的歌声。

展览中三个艺术家的其他作品,围绕上面三件作品来分布,作品与作品、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互文关系,比如在《你就是我的明星》对面,是张培力的《现场报道:物证二号》的液晶显示屏,你可以看到自己在上一个展厅的延时录像,一回头,你又在看别人的唱歌表演。

在不同的作品和空间中,没有出现扰人的音频干扰问题,甬道和小空间有自己的空间优势,隔开了其他房间的声音,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氛围。

回过头来,看这些艺术家各自的特点和轨迹:张培力被誉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汪建伟是在纽约古根海姆做个展的头一批中国艺术家,冯梦波则是中国最早用电子游戏做作品的中国艺术家。每一个艺术家的分量都足以做一个单独的个展,这个群展的意义是什么呢?

首先,这个展览其实是昊美术馆的一个三年项目,“www和中国新媒体艺术30年(2019-2021)”的首次展览。去年正值互联网诞生30年,三年计划包括每年的展览和论坛,以及于2022年出版基于三次年度展览和论坛的中英文专著。

第一次展览《美丽新世界》呈现的三位艺术家都在创作生涯早期就表现出对新媒体的独特嗅觉,“均在各自的实践中为新形式的媒体赋予了来自艺术家自身的内在理由,也铭记着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尹在甲)”。提到第一次展览的名字,我们总会联想到同名小说,但是这里也借用了一首爵士音乐之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经典曲目,《What A Wonderful World(多美好的世界啊)》,最早演唱于1967年。

张培力的展出作品包括前面提到的,以及他未经允许记录的监控摄像作品《480分钟》、装置《相对的空间》,其实非常直白地唤起我们对屏幕和监控的感知,有别于世界录像之父白南准,后者最早是音乐家,张培力则是从绘画的路径,到决定不再画,而使用简洁的影像和普通工具,让创意和思考发挥最大功效。他在展览中借电视媒体和录像监控,提出了关于全球化和如今逆全球化趋势下监控文化的问题。

汪建伟的作品则间接体现了一种系统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作品《用赝品等待》中,他设定了体育、医疗、工地、审判等不同的场景,人物在其中反复排演,他们所代表的角色和象征似乎是噩梦中的符号,不接受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这个作品最早于2011年在尤伦斯个展《黄灯》中呈现,如今在国内能再次看到,机会非常难得。

另外一部展出的汪建伟录像作品《欢迎来到真实的沙漠》,将剧场和表演更进一步融合,两个录像并置,一边是5个当代舞者的身体运动,一边是混杂社会新闻和虚构场景的众多人物的表演,内容也有互动,这部2010年的作品今天看来始终保持了录像艺术的先锋性。

冯梦波是一个技术控和电子游戏痴迷者,我关注他的公众号“冯梦波大收藏”有一年多,但是很少会逐篇仔细看他关于器材介绍的推文。在这个展览中,艺术家展现了他的不同创作层面,他的游戏、音乐,他的电影和绘画,层次非常多样。他对整个展览的另外的贡献则在于其游戏互动感消解了展厅的凝重,改变了整个展览的氛围。

其中小放映厅中的《童年》是由他自传体连环画创作的同名有声幻灯片,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仿照高尔基的同名之作,他借用哥哥的视角去回忆他的童年,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大历史下个人的境遇。其中主角“我”最大的梦想是当一个随军画家,“我”好好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支持祖国四个现代化。这种关于作者童年的陈述,如此的真实而又不真实,出现的反差让人深思,然而连环画的形式又不失趣味。

沿着历史记忆和个人成长经验是冯梦波的创作轨迹之一,他的第一件互动多媒体艺术作品《私人照相簿》最早的出发点是建立一个家庭资料电子档案,但之后发现这种这些历史档案,比如照相册,带有极大的时代共性。

冯梦波的电子游戏作品,具有更多畅想和反讽意味。展出的装置作品《Q3D》《阿Q》等,带有残酷血腥的画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阿Q》,艺术家将所有游戏的角色替换成艺术家本人形象,无尽的暴力全部指向自己,让人反思虚拟和真实中杀戮的本质。

如果说关于作品的内容描述让人感觉沉重,但是在现场的实际感觉却并非如此,它的互动性无疑是最近上海所有展览里最好的。“KTV”欢迎你来传唱爱情金曲,冯梦波《真人快打》游戏前大人小孩雀跃蹦跳,所有这些可以参与的内容都将活跃和增强观展体验。

从昊美术馆出来,心中不能不说仍然对展览充满疑问,比如什么是今天的“新媒体”?“美丽新世界”与互联网的关系?作品中的怪诞感指向何处?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