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塞外驼铃——馆藏关山月1940年代西北写生与敦煌临画专题展”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一楼展厅揭幕。展览在展出关山月先生1940年代西北写生与敦煌临画作品的同时,回望了关山月先生对中国艺术与民族命运所作出的探索和实践经历。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回顾了七十多年前关山月先生在西北的写生和敦煌临画的经历,也感慨敦煌石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集中代表,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便吸引了一批有识之士和画家不远千里来到敦煌,学习研究传统艺术,“他们走过的道路给了我们深刻启发,也启迪我们思考中国现代美术的未来走向。”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中)等嘉宾参观展览
据悉,展览从“一个展览和一本书”“向远西行”“河西走廊”“敦煌烛光”“冰雪生活”“回望”等几部分,完整地还原了关山月先生整个西北之行的艰难旅程与创作,讲述了他在抗战时期身处民族危难与文化追寻的复杂情境中,坚持”行万里路”之志,出山远行,深入民族民间,一路作画办展的细腻而恢宏的艺术故事。展览借由关山月先生的绘画和经历回溯了历史的温度,力图带领观众通过勾勒那个特殊时代的文化风貌与精神气质,感受烽烟时代中的文化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