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用墨滴打开对星河未知处的感应
于展厅中观展,好似云游四海与古今,又仿佛穿梭于宇宙与星河。那些爬满线条的“变体南越王玉佩”、“宅兹中国”和“天与器物”来自于林国成对于人与天如何沟通的话题探索,那些放置于地上的三角形稳定结构的“云山”山脉和墙上布满的水墨星系,呼应着“白驹过隙”的感谓,可能来自于林国成艺术家式的星空寂寥感。还有那些变体的“岸溪图”,“波与褶皱的仿明代佛画”、“山口待渡”,仿佛是在“山峰粒子与未知处”揭示着“生长的秘密”……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日常的一些符号、东西,其实我们未必能够清楚地讲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怎么延伸到今天的?那么理清楚我们从哪里来,是为了更好的到哪里去。”林国成说到。
因为是第一次在美术馆举办个展,林国成有一个特别深的体会。有一天,他和美术馆工作人员讨论作品标签放置问题的时候,从艺术家的视角来说,希望把标签放的很低,尽量不要影响作品的画面观看效果;但工作人员提示他如果把作品标签放得很低的话,当一个七八十岁老人进场观展,想了解作品标题信息的时候,他必须要弯腰观看,会给这样的观众群体造成困扰和不便。
这种差异性就好似我们今天在中国谈论当代艺术的时候,其实每个不同的群体对这个词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就像林国成,他说他其实不太清楚中国的当代艺术它应该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谈?在他看来,从南到北,不同的群体,大家可能都在说当代艺术,但其实所指的都未必是同一个东西。更多时候,他更愿意待在远处,山口待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