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风与家世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最长的时期,长达四百年之久。时局的不稳和政治的黑暗,致使不少名流或隐居,或佯狂;或自标清高,或苟且保全。魏晋时期,人们崇尚玄学,喜好清谈,在苦闷的政治高压下寻求着心灵的超脱。求仙问道,蔚然成风。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王羲之思想儒道兼有,较为偏重的是道教——五斗米教(天师道)的信徒。五斗米教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信奉者王羲之喜好服食,追求身体的放松和精神的快乐,从而达到“练骸易气,染骨柔筋” 的目的。
王羲之出生于琅琊王氏,王氏家族在东晋建立中作用巨大。王羲之父亲旷曾首先建议司马睿过江,王羲之从伯父王导位至丞相,权倾朝野。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名门望族王、庾、郗关系复杂,明争暗斗,作为王导的从子,庾亮的部下,郗鉴的快婿,在政治角逐上,王羲之无法抉择自己的立场。另外,出于对上司王述的不和,王羲之表现出对政治的厌恶 。会稽多胜景,辞官后的王羲之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泛沧海,穷名山,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 他亦聚社会名流,于茂林修竹间畅叙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