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tesy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Abraham van Beyeren, Still Life with Lobster and Fruit, early 1650s
静物画反复强调着荷兰共和国的富足。在黄金时代的顶峰,威廉·卡尔夫(Willem Kalf)等画家创作了华丽的“pronk”(炫耀)画,其中描绘着中国瓷器、威尼斯玻璃制品,以及各式各样的镀银杯具和托盘。在卡尔夫的作品《中国碗、鹦鹉螺杯和水果静物画》(Still Life with a Chinese bowl, a Nautilus Cup and Fruit,1662)中,丰富的光影、材质和色彩从画面中彰显,正如同期的其他荷兰艺术家,卡尔夫用力刻画着波斯毯、银托盘和中国产青花瓷糖碗,致力于在技术上比打造了这些精美器物的匠人更胜一筹。
这些物件来自世界各处,自豪地影射着影响力遍布全球的荷兰帝国。通过集中展示各类奇异珍宝,看似遥不可及的文化汇集在了同一个画面中,荷兰的全球化活动不可没。画中的明代青花瓷糖碗承载着两层跨文化交际:除了瓷器贸易,还有一层更邪恶的蔗糖贸易。蔗糖影射着荷兰帝国最为野蛮的一个篇章——通过丰富的文字记载便能对南美种植园里奴隶的悲惨生活略知一二;与此同时,瓷质糖碗上的青白花样被代尔夫特的陶匠偷了师,后来成了著名的荷兰产“代尔夫特蓝”陶瓷——由此看来,这种著名的荷兰特产归根究底竟是源自中国。汉学教授卜正民(Timothy Brook) 曾指出,对于维米尔的同时代人来说,让他们观看1657年的《窗前读信的少女》(Girl Reading a Letter at an Open Window),画中的青花瓷碟恐怕比少女更为引人注目,毕竟这碟子在当时实在是太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