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应》 李禹焕 1998年
日本人是充满矛盾的族群。任何外来的事物在日本都有存在的空间,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本土的还是外来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社会的还是宗教的,都能以其独到的方式被化解、吸纳入自身系统。他们具备处在矛盾中求得平衡的基因与能力。作为日本人的“物派”艺术家们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素质。即使存在着冲突——即使“物派”这一名称和他们的创作初衷之间存在着“尴尬”,他们都能在其中游刃有余。也正因为这个“尴尬”窘境,恰恰为艺术家提供了自由的创作空间,丝毫没有影响表达对作品的制作与解读。
在作品的呈现上反而更具个人特质和“物派”特征。重视自然的“原本状态”这一论点的李禹焕虽不是此学说的原创者,但他从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两方面不断著文强化“物派”理论。其他参与者就“物”“人” “场”等概念通过作品进行不断的阐述。积聚了一定的指导和推动的能量,使“物派”成为战后出现在亚洲的艺术现象。从情感、理智层面可以跳脱传统的桎梏、不迎合外来的影响、不完全附和西方的规则,遵从内心的法则,从理论的制高点和艺术发展的规律出发,给“物派”以一定的理论依靠,对“物派”的发展和之后的影响立下了汗马功劳。
艺术家们通过呈现“物”的不同样态,让隐藏于日常之中、视而不见的“物”的存在的迫力浮现出来,一种全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豁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