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地图告诉你 曾经中国人眼中的世界是这样的(组图)

地图告诉你 曾经中国人眼中的世界是这样的(组图)

2020-08-17 13:46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清代皇帝如何认识世界,17世纪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地图是什么样的,19世纪的中国又如何在沿海地区的海洋发展史中站有一席之地?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8月14日开幕的“绘制世界——台北故宫文物艺术中的科学与科技”特展中得到解答,在台北海洋科技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文物中图像绘制的各种目的依序分“跃然纸上的生态”“航向世界的舞台”“台湾地区地图”三个展区。其中17世纪由传教士转译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全图》系由八长幅拼接而成,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现存唯一的东、西半球图。在地图中,传教士南怀仁为迎合当时中国士大夫以中国为本位的世界观,特意将本初子午线定在北京。

清 南怀仁 《坤舆全图》(局部) 康熙十三年(1674)刊 纵171公分,横52公分

清 南怀仁 《坤舆全图》(局部) 康熙十三年(1674)刊 纵171公分,横52公分

清 南怀仁 《坤舆全图》(局部) 康熙十三年(1674)刊 纵171公分,横52公分

清 南怀仁 《坤舆全图》(局部) 康熙十三年(1674)刊 纵171公分,横52公分

在照相术普及之前,人类仅能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世界,从身边可见的动植物型态及地形地貌寻求绘制主题。面对不熟悉的事物,人类时常以想像力去补足缺失的讯息。科学与科技之所以能随着文明发展不断进步,想像力的发挥绝对功不可没。人类凭藉想像力加上绘画、工艺等技术,创作出一件件美感与功能兼具的艺术品,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升华成为流传世世代代的文明结晶。

我们能在史前文化的岩洞遗迹中看到超过3万年前的壁画。虽无法确知这些图像被创造的目的,但其表现力及感染力令人赞叹不已,流传至今,保存了史前文明的部分记忆,也是它具有记录功能的最好证明。随着绘画的工具与技巧不断进步提升,人类能制作出的图像也日益精美。有些主要作为沟通或记录功能的图像,在绘制时也会被当时流行的艺术风格影响;主要用于鉴赏的艺术作品,也渐渐会考究主题的真实性及正确性。宫廷画师画下宫廷仕女的日常,见证了贵族阶级的生活品味;雅俗共赏的风俗画描绘市井生活,记下过去常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除了以上类型的绘制行为,更有从科学角度出发的各种作图(如:地图、工具设计图等),许多这类图像亦包含美学的考量。兼有美与功能的伟大杰作,一方面满足了文人的雅兴,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研究报告。在现今博物馆的典藏品中,也不乏深具艺术价值又蕴藏各领域知识的文物。

据台北故宫公布的资料介绍,此次“绘制世界”特展由台北故宫与台北海洋科技博物馆合作策办。展览根据台北故宫所藏文物中图像绘制的各种目的依序分“跃然纸上的生态”“航向世界的舞台”“台湾地区地图”三个展区,展示台北故宫文物艺术中对生态环境、地理与海上交通工具的珍贵纪录。据悉,展品包括以花鸟、动物为主题的绘画,17世纪以欧洲观点,由传教士转译绘制的世界地图,以及清朝时的航海技术等。最后回到台湾地区,看看清代执政者对台湾岛的纪录观点。在展陈设计上,观众可以将书画、图书文献中记录的动植物与地貌和真实世界作比较,透过新媒体艺术的转译,以沉浸式的科技体验认识艺术与科学。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