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书法创作现场
书法展览中的表演
“书法热”和书法的边缘化同时出现,看似矛盾,现实中恰恰是并存的。为了改变这个现实,好事者索性将书法提到“文化战略”的高度,企图彰显“中国书法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结果事与愿违。原因有两层:对外而言,书法是中国所独有的,代表中国形象,怎么定位都可以,却很难在其它文化土壤扎根。对内而言,涉及到书法的“公共性”问题。书法如何介入公共领域?有人试图抄写社会事件来刷存在感。从内容上来看,初始会有一些新意,但最后必然重复。由此次新冠疫情便能看出来,书法在介入社会事务方面的影响力,远不如文学。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书法和文学各自的属性决定的。在专业书家眼中,世间最“大”莫过于书法,而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书法只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经济主导的世界,一方面是各种专业分工,专业门类太多,而且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书法不是首选甚至说不上优选,没有直接作用是真的;另一方面,这是商业文化、流行文化和娱乐文化主导的时代,在一个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土壤里,一切高雅文化愈发处于边缘化地位,以消费为特征的流行文化兴起,让公众的参与意识止步于娱乐化。书法的边缘化几乎是必然的,就是一种“常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好事,因为书法成为基于个人真心喜好基础上的一种自我选择,由此可以走进每个真正爱好者的内心。内心兴趣成为持久的强大动力。最怕的是不甘寂寞。
以上是从整个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若是从个体层面而言,“书法家出而书法亡”,并非只是忧虑,确有隐忧。对于古人来说,书法是“隐学”,在每个人心目中具有无比神圣的地位,用尽一生的时间和心血来研究和对待。对于今人来说,书法成了“显学”,却外热里冷。如今,书法本身的专业属性限定了书法家只能在一个小圈子中活动。有鉴于此,必须改变目前的封闭状态,与各种圈子形成更多交集,提高圈外人的专业认知,才能消灭“江湖书法”。就书法而言,从未失去天然的社会优势——与所有人文学科不同的是,书法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不同社会群体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从“无人不知”到“知之甚多”,从了解皮毛到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