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8月14日下午,“苏艺天工-大师系列”邹英姿刺绣艺术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览以“溯本”与“开新”为线索,展出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女士多年来创作的苏绣作品二十余幅。让大众在更了解苏绣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进行深度思考。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2日。
“溯本”与“开新”
刺绣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于普通观众而言,对刺绣知识的了解相对有限。本次展览为了更好让观众理解刺绣技艺及刺绣作品背后的历史信息,采取了作品-文献-手稿札记三位一体的形式,以期让观众在展览中了解到更多刺绣作品背后的故事。
而为了让观众理清展览的脉络,展览特别以“溯本”与“开新”为线索,所谓“溯本”指对敦煌莫高窟流失海外的唐代刺绣《凉州瑞像图》(大英博物馆命名为《灵鹫山说法图》编号为MAS.0.1129,斯坦因编号Ch.00260)技法的挖掘、梳理、研究与复绣,以及敦煌莫高窟第 45 窟系列造像(7 幅)作品的绣制;“开新”指她原创作品图像内容与形式表现以及针法层面的发现、创制及应用。通过以上两条线索对邹英姿数十年创作实践及研究做一个必要总结,同时也对作为艺术品的苏绣的未来走向做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第一部分“溯本”主要包括一号、三号展厅,是对敦煌艺术的致敬。邹英姿自2011年不断探访敦煌,汲取古代艺术的营养。为复绣《凉州瑞像图》,她追随原作远赴大英博物馆、美国盖蒂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观摩研究。在此过程中挖掘出了失传已久的劈针绣技法。同时还展出了《凉州瑞像图》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以劈针绣技法衍生创作的几幅作品。
第三展厅的敦煌第45窟群像,以艺术家特有的滴滴绣针法进行绣制,这一系列作品前后耗费约十年时间,是邹英姿刺绣针法技艺成熟的重要作品。
第二展厅以“开新”为线索,展出《冬至》《缠绕》《烟雨》《谷雨》《春分》《姑苏人家》《武生柯军》《时间都去哪儿了》等作品。
中庭部分展示特别为本次展览创作的一件横向悬置的装置作品,作品源于艺术家近两年的创作项目《昆虫记》。
“坚守初心,勇于探索”
我们在当下的艺术展中,更多机会关注到当代艺术的作品,而接触工艺美术的机会略少,关于它的认知,还是有局限性。在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看来,越传统的东西越先锋,工艺美术与当代艺术二者之间没有真正的界限。“此次展览中在中庭部分展示的小蜜蜂装置作品还有在上海展出的一件由罚单引发联想的作品,都是当代艺术作品。罚单作为当代文明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在展览展示中很快引起了观者的共鸣。在法制社会,靠强硬的手段来制裁违法行为力度是有限的,但是依靠艺术这种柔软的手段,在人们心中塑造法的概念,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所以我对当代艺术不会排斥,反而更加欣赏。”
这也是工艺美术当代化与当代艺术的工艺化,在艺术中的交融与转化。工艺美术有了当代艺术的介入,让大众更好理解,拉近了工艺美术与生活的距离。大师们通过创新,将工艺美术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如何从技术手段找到突破,寻找形式的意义是值得深度探究的议题。
邹英姿作为工艺美术大师,深感肩上的责任很重。她一直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人。她收了很多徒弟,年龄从幼儿园到00后的孩子都有。大师是本行业的风向标,导师给她的六字箴言“真诚认真老实”,一直是邹英姿的生活态度。邹英姿坦言,“绣娘是默默无闻的,需要童子功,不论严寒酷暑,都要坚持刺绣。现在国家给了我们很好的资源,坚守初心很重要。我们现在办班授课,从规范孩子们的动作开始一点点地教,与未来衔接起来。她们都是有一定绘画基础、审美基础的,刺绣仅是他们学习中的一项。通过刺绣的学习,将其串联。我都会选苏州本土的孩子,提倡本土文化的普及,苏绣、蜀绣、湘绣各自要有各自的特点,这样不会形成看上去没有内容与光彩的普遍化现象。刺绣要有自己的艺术个性,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我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孩子们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好,希望未来会更强。”
正如,探讨工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需要在自己本土语言上深入并强化,突出东方精神,尤其是坚持本土特色,坚守初心,抱有情怀,勇于走出一条多元化的探索之路。既要坚守我们自己的传统,也要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