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战国 巴人青铜虎钮錞于
第二件是该馆馆藏的战国巴人青铜虎钮錞于(图2),通高68、上径36、底径28厘米,重30公斤。其通体完整,平顶,顶上饰有一虎钮,肩部浑圆隆起,周边有较宽的唇边,腔体比例甚高,下口较直,音质优良,造型厚重,形体硕大,有“錞于王”之美誉。它的造型栩栩如生,虎头微扬,口部微张,虎尾向上卷曲,虎身向下沉,呈腾跃状,动感十足,不怒而威。在虎钮的周围,还分布着五组“巴蜀图语”,即椎髻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鱼与勾连云纹、手心纹、神鸟与四蒂纹。
史料记载,錞于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铜质打击乐器。《淮南子·兵略训》:“两军相当,鼓錞相望”,多用于战阵,指挥军队进退。錞于击打的发声“声震如雷”“清响良久”,能很好地传递指挥信号。在全国出土的錞于中,钮的造型被铸造成虎、龙、狮、马等多种,其中虎钮最多,约有60件,且它们主要集中发现于中国西南地区。而此件錞于,应属古代巴人特有的一种军乐器,其见证了巴人的骁勇善战。在商周时期,它属于《周礼·地官·鼓人》记载的“六鼓四金”之器。“四金”包括了錞于,它们多与鼓配合,用来号令军士行动。而虎是百兽之王,作为勇猛与力量的象征,是巴人的图腾,被制作在兵器之上自然再恰当不过。古代巴人崇虎,史书历来多有记载。《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载“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樊绰《蛮书·卷十》也说“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后来,錞于又逐渐“变脸”为巴贵族田猎时使用的打击乐器,和部落欢宴时的娱乐之器。而在近年随葬有錞于的巴人墓,大多等级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