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塘晚归图》 赵左 纵30.5厘米 横22.5厘米 明晚期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明末董其昌影响下的画家,松江派画家赵左(1573—1644)的《云塘晚归图》页,可见其“超然玄远”之意,烟云生动,烘染得法,设色韵致。画中描绘了傍晚一红衣隐士自江上行舟而归,船夫撑舟目送,烟雾缭绕之中隐士若隐若现,归隐茅舍的图景,前景一棵挺拔的松树撑起了整个画面,用色极为雅致,松在人前,也寓意着隐士的不屈气节。
展览的第三个板块为“化古创新”。该板块精选五十七件作品,展示晚明及清代多元的绘画探索和面貌,但无不是以古为宗,“古意”依然是对于绘画的至高评价。
自万历至崇祯的晚明时期,一方面是社会矛盾的加剧和某些正直知识分子的关心国是,另一方面是受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因素刺激的世俗文化与个性解放思潮的高涨。对于绘画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为适应不同阶层的要求,绘画艺术开始在越超前人藩篱,整合传统方面出现了新的机运。受经济利益影响,托伪仿古的假画制造也十分兴盛,并某些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于传统的认识。
晚明时期,山水画、大写意花鸟画、变形人物画、肖像画等方面多有突破,后至清代,画坛十分活跃,派别繁多,四王、四僧、金陵八家、扬州八怪等绘画中的创作更为多元,面貌更为多样。向古而行之风依然盛行,但经过数代人对绘画的探索,以及古代资源传承中的变异,此时的崇古,更多的是以古为鉴,以古为正宗,以古为理想,追求的是“化古创新”,正像董其昌倡导的“集其大成,自出机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