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浅析浮世绘与中国明清版画的不解之缘(组图)

浅析浮世绘与中国明清版画的不解之缘(组图)

2020-09-07 11:05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俊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4

画面背后的生命态度

中国的姑苏版画深植于市民文化繁盛的城市——苏州。明清时代的苏州富庶繁华,版画的题材既涉及城市风景,也有许多普通的人物仕女。

江户时代也是日本历史上平民生活水平、经济水平较高的时期。江户画师们不仅从姑苏版画中间接地接触到了西方绘画的明暗法和透视法,同时也感受浓浓的市民气息,并将自己的绘画题材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笔下的美人绘、役者绘、风景画将普通市民的风俗、喜好、趣味和思想一一展现,构成了一部江户时期的平民自传。正如浮世绘大家葛饰北斋所说的,万物皆可以入画。

不过,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明清版画在社会功能、艺术传统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两者所体现的审美趣味也有所不同。中国木刻版画多选取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反映一种乐天知命、豁达开朗的民族性格;而日本浮世绘则略带感伤,展现了日本民族细腻、敏感的性格和对生命的态度。日语中的“浮世”与“忧世”同音,对于提倡现世精神的江户市民来说,“浮世”一词非常贴近当时最流行的人生观。日本作家浅井了意曾说:即使面临贫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丧,只要随波漂浮,这就是“浮世”。浮世绘中所表现的那些底层百姓尽力生活、珍惜享受此生有限生命的态度,也正是浮世绘至今依然动人的原因之一。

此外,两国的画师在当时的地位与命运也截然不同。浮世绘虽然唯美,但在历史上,浮世绘的出版曾受到幕府的限制,许多题材受到禁止,包括一代浮世绘大师喜多川歌麿在内的不少大家都曾受到当局的拘押和刑罚,导致浮世绘画师不敢在画面签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在那个时代,这份工作并不光彩。画师们的生活大都过得很艰辛,哪怕是后来成为浮世绘艺术象征的《神奈川冲浪里》的作者葛饰北斋,最终也是在穷困潦倒中结束了一生。然而,历经浮世艰辛的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多年后那些几乎沦为废纸、瓷器包装纸的绘画,漂洋过海到了欧洲,成了欧洲新艺术的引爆器。

延伸阅读

浮世绘的全球“粉丝团”

鲁迅 他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接触了西洋绘画并迷上了日本浮世绘。鲁迅曾在一篇杂文中间接地提到过浮世绘。他一生收集了许多浮世绘图书与不少日本浮世绘大师的代表作品。他曾说:“关于日本的浮世绘,我年轻时喜欢的是北斋,现在则喜欢广重,其次则为歌麿的人物……依我看,适合中国人一般眼光的,恐怕还是北斋。”

凡·高1860年至1910年前后大约50年间,以浮世绘为主的日本美术对欧洲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1867年,江户幕府参加巴黎世博会,包括浮世绘、和服、陶瓷器在内的诸多展品销售一空。特别是浮世绘作品,应主办方要求又追加百余幅出售。这次世博会成为浮世绘风靡欧洲的发端。凡·高是一位疯狂的浮世绘爱好者,他早年在荷兰期间的绘画色彩比较暗。接触浮世绘后,他的画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画面开始变得阳光、鲜艳起来。

莫奈 晚年的莫奈把从日本来的皱巴巴的陶瓷器包装纸一张一张展平,然后镶在镜框里,挂在墙上,这两百多幅浮世绘作品是他一生所爱。他还建造了一座日式园林,里面有一座日本风格的桥横跨池塘,他的余生都在这座园林里描绘他最爱的睡莲。

除了凡·高、莫奈之外,德加、马奈等一批印象派画家都深受浮世绘的影响。他们描绘现实生活,在绘画技巧上不再像古典派那样把阴影抹得光滑过度以至看不出线条,反而强调平面涂色,不加阴影,保留线条,用色大胆艳丽。这些都与浮世绘的特点相吻合。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