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清代初期,恽寿平的花鸟、山水画以其广博深厚的文学修养、清雅俊逸的艺术风格遗世独立,自成一家,不仅影响了常州乃至江南地区绘画的发展趋向,使“常州派”占一时之盛,影响绵延至今。
此次展览的初衷,是通过集中展示“常州派”及相关书画家的作品,为观众呈现明清时期常州独有的乡邦文化与艺文风流。正如苏东坡晚年欲归老此地时所说:“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多君子”。
“常州画派精品展”呈现明清时期常州艺文风流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瓯香馆主、白云外史等。武进(今常州)人。出身文学世家,绘画幼承家法。受伯父恽向影响,山水初师黄公望,继而遍学宋、元、明诸家,技法灵活多变,以细润秀郁的笔墨风格见长。精于花卉、鱼鸟,宗五代徐崇嗣“没骨法”而变为己用,博物穷理,重视写生,为花鸟赋形传神,生动秀雅,隽逸绝伦,与其隽永飘逸的诗歌相配,更显现出潇洒俊逸的格调,是清代花鸟画第一大家。作为“常州画派”的开创者,恽寿平的艺术影响力遍及整个清代乃至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