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茝孙 兰亭雅集扇面 半径19cm 1961年
2016年浙江美术馆“且饮墨洗——纪念王茝孙诞辰130周年书画展”展出
当代扇面书法展览之所以演变为“扇面上的书法”的展览,背后有复杂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窃以为,现代社会转型所造成的专业壁垒森严是一个主要原因。现代以降,包括书法等艺术在内的整个社会领域的专业化、技术化、科层化趋向逐渐加强,各领域各专业之间壁垒森严,乃至隔行如隔山,作者的身份也从“文人”转变到“书法家”。以扇面书法为例,书法家在扇面上挥笔题字,技艺也许精湛,但未必懂得扇骨的材质与工艺,未必深谙如何将一件扇面书法的各种元素融为一炉的机理。而在扇面书法传统中,文人、书画家对成扇、扇骨、工艺的讲究不胜枚举,诸如晚明的文震亨,现代的张大千、胡佩衡等人。
扇面展览范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以对当代书坛起到正确、正面的引导作用。比如,主办方或可改变固有办展思维,提倡并推行成扇展。正如当下各级书法展览提倡自作诗文的举措一样,主办方鼓励作者尝试将扇面的所有元素融为一体,将扇面书法作为一个整体给予展出,包括雕刻于扇骨(扇柄)中的图像以及扇骨的选材等(这些在以往通常由文人亲自书刻的载体,往往有着不亚于扇面书法的美感,同时附带着文人的清雅情结)。就目前而言,成扇书法大都仅见于博物馆、美术馆的古代作品展览中,而没有呈现在全国各种级别与类型的当代扇面书法展览之中,的确是颇为遗憾。同时,主办方或可注重展览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将扇面书法展览场景化,打造沉浸式展览;除此之外,对作者书法的选择加强规范,强调扇面书法的文雅传统。
由此说来,与其说扇面展览范式的变革是一种创新,不如说是对传统的复归,或者准确说,是在复归传统基础上的当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