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的“国宝聚焦”展呈现了宋代蔡襄《书尺牍》册和梁楷《泼墨仙人》册,展期为三个月。该展每期仅展出两件书画巨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均为美术史中的名作。
先来看蔡襄的《书尺牍》。本幅的内容在谈寻求纸中名品──澄心堂纸。书体在行、楷之间,用笔、结字大致融合虞世南(558—638)、颜真卿(709—785)二家书风。澄心堂纸相传为五代南唐烈祖李昪(888—943)命宣城工匠制作而来,表面犹如卵膜,质地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蔡襄尝持百幅,珍爱异常,誉为“纸,李王澄心堂为第一。”
北宋蔡襄《书尺牍》册,24.7x27.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蔡襄《安道帖》尺牍,1055年,纸本,纵26.8、横35.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非此次展品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其书法“端劲高古,容德兼备”。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