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北京西山有好多泉,玉泉山的泉水水质最好,是乾隆皇帝所最爱喝的水。后人将玉泉山的水通过人工开凿的河道引进了京城里面,经过现在的太平桥大街南行再东转,再经今西四南大街的甘水桥、太液池南池,流到大内正门崇天门前的围桥,然后东流并入了通惠河。
这条河流处在“金”的方位,被称为金水河,十分神圣的,不准洗灌、不准饮马,不准民间引用。这条河其实也是“生王脉”的。还有位于紫禁城内东南方传心殿院内的大庖井,那是宫中几数十口水井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个,很特别。特别在哪里?它即便是在北京城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的今天还是泉水充足,不升不降。
明清两朝,宫里都在在大庖井要祭祀“龙泉井神”。乾隆还曾命令内务府特制一个银斗,测试天下所有名泉,看看到底哪个泉是最好的,结果呢?玉泉水斗重一两,大庖井也一两,而济南珍珠泉一两二厘,其余的就更重了。乾隆就说,玉泉水一部分在山中“山势中豁”处“喷跃而出”,成为地上泉水,另一部分则继续“洑流”地下。刘秉忠和郭守敬师徒俩都深通天文、地理,他们也以地下袱流为脉络,把它当作“王脉”来确定皇宫地址和“龙穴”位置。
这条水脉就是由故宫西北方而来的,穿过中、北海之间,从故宫的西北角向东南曲折穿行,先后洑流经过慈宁宫、中和殿、文化殿与文渊阁之间、传心殿大庖井、东华门外至东安门大街少南、王府井的井,然后向东南方向斜插,经过现在协和医院正楼的地方,投古观象台北邻而去了。中、北海在元代为皇宫中央的太液池。太液池西畔处于这条水脉上游,有隆福、兴圣二宫区,分别供太子、太后居住。太液池东畔建有皇宫大内。忽必烈又选定京城的丽正门和第三桥南边的一棵树为两点,选为南北纵向轴线,轴线与王脉的交接点就是“龙穴”,大明殿就建在它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