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笔筒底部“宝如珍玩”四字款
福、禄、寿三星是明清时期工艺品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有的三星同于一器,有时也单独出现。禄星是民间信仰中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手中常持金元宝、玉如意等法器,“禄”即官吏的俸禄,高官厚禄是士绅们的向往,于是就有了禄星崇拜。同时,古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想要为官得禄,必须有文才,那么禄星又与文昌星、文曲星混为一体,禄星也成为文神,文房用具上刻有禄星纹饰便带有祈福的含意。
一般认为笔筒出现时代较迟,在此之前,搁笔的文具主要有笔格、笔床、笔船等,它们的放笔方式都是横卧,而笔筒则为竖着束笔。唐宋时期流行一种筒形文房用具,叫作“诗筒”,是以竹节制成,将写有诗文的纸卷好放入诗筒内,同时在竹制诗筒上雕刻有纹饰图案。正是由于这一渊源,明代中后期最初出现的笔筒是竹制的,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就说:“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明人屠隆《文具雅编》也说:“笔筒,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竹雕笔筒流行之后,才又出现其他材质的笔筒,瓷质笔筒大概始于明代晚期,那时以青花瓷笔筒为多见。
雕瓷是一种以镂雕、浮雕等雕刻技法对陶瓷器进行装饰的工艺,历史悠久。清代雕瓷工艺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一种“仿竹雕工艺”的雕瓷新品种,而这种仿竹雕瓷器最常见的便是仿竹雕瓷笔筒,这与一直以来笔筒多为竹制应该有着重要关系。正如《饮流斋说瓷》中介绍:“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神似,故谓此等釉为仿竹、木、象牙之釉也。”
最后来看器底的“宝如珍玩”款,“珍玩”意为珍贵的供玩赏的物件,说明这件精巧的笔筒从它制造出来之时起,就不仅是一件文具,而是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陈设在文人书房,供主人闲时把玩,也是晚清人收藏意识形成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