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冠中到陆俨少,从朱屺瞻到程十发,从黄胄到唐云……从2月22日开始,在深圳美术馆展出的“深圳美术馆建馆35周年馆藏精品展”为观众展示了深圳最宝贵的一批艺术收藏,谁能想得到,这些今天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的名家名作,当年最贵的也不过上千元。作为资深的收藏爱好者,曾任深圳美术馆艺术服务部经理的孔晓冰,亲历了那个传奇的年代,也见证了中国内地收藏市场从无到有的曲折历程。
关良作品当年最贵
李苦禅、吴冠中、陆俨少、宋文治……这些当代画坛上响当当的名字,同时出现在深圳美术馆的展厅里,当年偏居一隅的深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画坛大师的作品?这还要从30多年前特殊的历史背景讲起。上世纪70年代末,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深圳美术馆也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在这里向港澳台观众开放的。孔晓冰说,当时内地根本没有艺术市场,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却有不少对内地艺术品感兴趣的卖家。
1976年,深圳美术馆的前身深圳展览馆建成,从此便不断引进和举办中国著名书画家的展览。展览馆位于深圳当时唯一的风景区深圳水库内,当时前来深圳旅游的港澳台游客和外宾必游的一个景点,就是深圳美术馆,这里成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上世纪80年代,深圳美术馆和香港博雅画廊合作,成立了深圳博雅画廊,通过美术馆向内地艺术家征集作品,向香港市场销售,同时美术馆西厅也被设置为专门对外销售的艺术服务部,一时间门庭若市。作为艺术服务部经理,孔晓冰奔走在画家之间,亲自到全国各地征集作品。今天,他的手里,还保留着一个硬皮笔记本,上面清楚地记载着每一幅画的价钱。“当时向老画家征集作品都特别容易,一般都是卖了作品再付款,收条都不用打,甚至可以指定题材。价格在今天看来更是不可思议。大部分画家的四尺整张作品价格在600元到800元之间,一般不超过1000元,最贵的是关良先生的作品,一幅六尺整张的作品,要1200元。”
1800元的“馆藏重器”
作为深圳美术馆艺术服务部的经理,经孔晓冰手卖出的画作不知多少,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吴冠中的一张作品。这张名为《夜重庆》的作品是吴冠中在上世纪80年代初办展览时赠与深圳美术馆的,作品尺幅不大,却一反其色调明丽的传统,黑白色彩较重,是吴冠中作品中极为少见的,由于吴冠中曾经留法,在当时已经很受海外关注,所以作品价格较高,这幅作品是当时展厅里标价最高的,要1800元。“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当时我心里非常矛盾,既希望卖出去,又希望别卖出去。所以,外宾一来,我就很紧张,等他们走了,发现没卖出去,我又松了口气。”就这样反反复复,这张画在展厅里挂了几年,都没卖出去,最终成为深圳美术馆的馆藏。近几年,吴冠中的画在拍卖市场节节走高,据雅昌艺术网统计,2010年春季,吴冠中的油画作品每平方尺价格达255万元、中国画作品每平方尺价格达55万元。难怪孔晓冰将这幅《夜重庆》称为“馆藏重器”了。
陆俨少作品涨价最快
在那个国内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形成的年代,捡漏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孔晓冰记得,当时柜台里一直堆着一堆斗方(25—50厘米见方的书画作品),也都是名家作品,每张一百港元。有一天,美术馆的几个工作人员在前厅聊天,无意间谈起最近海外市场上石鲁的作品价格大涨,竟然拍出了30万元的高价。其中一个忽然想到:“咦!我们那堆斗方里好像就有一张石鲁的画。”大家赶紧奔进柜台,翻找起来,果然找出了这张画。孔晓冰还记得,画上画的是两只小鸡在争抢一条蚯蚓,第三只小鸡正从另一个角落奔过来,形成黄金三角的画面,非常精彩。这幅画最后送到博雅画廊,以几万元的高价卖出。
听了这个故事,不免让人遗憾,这样珍贵的艺术品,为什么没有留在美术馆呢?孔晓冰解释,当时号召以文养文,美术馆没有任何经费来源,全部要依靠字画经营的收入来维持运作。即使是这样,由于当时有很多美术机构和艺术家通过深圳美术馆向海外推广作品,所以,深圳美术馆展览不断,也借此留下了不少好作品。有一次,长安画店来深圳办展览,临走时留下部分作品作为场租,其中就有于右任、赵望云、石鲁等名家的作品。
而谈到谁的画价格涨得最快,孔晓冰一下子翻出了陆俨少的作品《巫山高》。这是一幅六尺整张的山水画作,是陆俨少1982年为深圳美术馆专门创作的,用收藏界的行话说,这是一张“满工”的作品,“里面活儿特别多”,不是一挥而就,而是陆俨少花了几天时间,闭门创作的精品。当时美术馆付给了陆老1000元的稿酬。而仅仅在两年前,陆俨少的斗方才30元钱。“陆俨少的画好像是一夜之间涨起来的。”而现在陆俨少的山水斗方在市场上已经能卖到50万-100万元之间。